眼下,热点城市土地价格易涨难跌,开发商拿地难度倍增、拿地成本提高。但新房市场价格有赖于限价的存在,房企很难突破限价、获得较大利润空间。连以前被寄予利润厚望的精装修,各地如今都有明确装标评估管控,利润空间被限得死死的。
这种情况下,房企的选择并不多。要么多拿地、高周转,薄利多销,这种大型房企居多;要么少拿地,做别墅等高溢价产品,慢慢卖,这种小房企居多。
但不管哪一种情况,房企生存之空间依然非常狭小,房企尚且精益求精,作为买房人更应稳中求胜。
四、品牌输出现象增加,是好事亦可能是坏事
重资产模式下的地产开发,利润已薄如蝉翼。从近两年房企破产重组、债务违约、融资难等现象多发已可管中窥豹。
因此,资产轻量化的代工代建、品牌输出成为许多房企开源节流的利器。
顾名思义,在地产竞争白热化时代,中小房企的品牌知名度缺失,很难在红海中脱颖而出。“傍大腿”成为解决这种困境的方式,用大牌房企的品牌、用大牌房企的物业,用大牌房企的产品系、施工体系。
这种模式,对于大部分中小房企项目而言,是一件值得认同的事。但在笔者过往经历中,也曾看到某些烂尾盘、心术不正开发商,花点钱借用大牌房企品牌,进行市场推广、卖房。虽然品牌房企会输出一套管理班子,但并不输出资本或较少,倘若后期项目未盘活或依然烂尾,受伤的还是买房人。
五、房企开始规模介入租赁市场
自2021年起,万科、碧桂园、龙湖等相继推出房屋租售业务,并设置单独品牌,正式进驻中介行业。例如,万科租售品牌叫“朴邻”,龙湖叫“塘鹅”,碧桂园叫“有瓦”。至于恒大,更是整合100多家中介机构,成立房车宝集团,全方面介入中介行业。
房企介入租赁市场,原因有三。
1、摆脱中介“绑架”,自建中介渠道,这里不展开赘述。
2、中介是轻量化模式,更受资本青睐,估值水平也更高,这点与购房人关系不大,也不展开。
与购房人关联的是第三点。一边是市场新房供应量有增无减,库存缓步上升。另一边是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持续高位盘整,挂牌周期不断延长,有价难有市。
一句话总结:房买了,价涨了,但不一定卖得掉。因为市场上的空置房实在太多了,需要进行消化。否则,大家房都卖不掉,谁还会再买呢?
林林总总,眼下的房地产市场也许真没有表面看到的那么繁荣,楼市风声真越来越紧了。
推荐阅读
- 改革|房地产行业又出“大消息”!土地出让金改革,未来房价会怎样?
- 珠海|2022年珠海楼市开局进入地狱模式,部分开发商已躺平
- 房价|三个维度看房地产税:预期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 楼市|楼市进入收尾期, 中介或将“大量消失” “新规则”下中介费省了
- 房地产|2大“反转”,房价尘埃落定!曹德旺直言不讳,买不买房清楚了
- 瑟瑟发抖|前脚房地产市场还在寒风凌厉,后脚就有人要给房地产市场暗送秋波
- 经营|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经营思路,以碧桂园为例
- 房地产市场|2022年房地产市场四大展望!期房风险降低,物业有望取消
- 房地产行业|满足刚需人群的合理住房贷款需求:个人房贷回暖了
- 房价|房地产要变回支柱产业,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