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家庭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家庭治疗理论( 三 )


2.6 社会建构主义家庭治疗
主要观点是,我们的信念系统不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建构” 。因而,治疗师不可能揭示家庭的“现实” 。治疗师不是一个外来专家的角色,而是平等地和家庭成员对话,共同建构出新的意义 。
3 家庭治疗的实践
3.1 家庭治疗运用于治疗社交恐惧症的一例案例
主诉不上学,害怕与人交往,出门时总是闭着眼睛 。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程度,母亲工人,父亲保安 。当事人觉得世界很黑暗,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看都不想看 。女儿与母亲联盟,父亲被孤立 。女儿不听父亲的话,女儿和母亲的界限过于亲密 。女儿要去买什么东西都差母亲去 。在家里,女儿凌驾于父母次系统之上 。疗师采取了家庭塑性(family structure)技术来促进他们对于家庭互动和关系的认知和体验 。女儿单脚站在椅子上,爸妈站在地上扶着她 。没到半分钟,女儿就受不了了 。治疗师点明,女儿能够凌驾于父母的次系统之上,是有父母的允许或是支持为前提的 。父母一直支撑着女儿,女儿才可以单脚站立在椅子上 。母亲在过程中也知道不能一直扶着,一直扶着很累 。就像在生活中,母亲要叫女儿起床,要给女儿烧饭做菜 。很累的时候,女儿要买周瑜民的磁带,还是会帮女儿去买 。
由于女儿在家中很霸气,在父母说话的时候会插嘴 。这样破坏了夫妻子系统和家庭间的界限,治疗师在于父母谈话的时候要求女儿和父亲换位置(原本女儿和母亲坐在一起,父亲坐在离母女比较远的座位上) 。换位的技术是结构家庭治疗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结构家庭治疗师认为空间结构一定程度上是心理结构的隐喻 。改变空间结构对心理会造成冲击和影响,换位则有助于划清父母次系统和女儿间的界限 。
治疗师在给家庭做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家庭的互动模式并需要挑战症状 。在了解了家庭的互动模式后,将家庭成员的关注点从带症状的个人身上转移到家庭的结构上 。让家庭成员意识到某位带症状患者的问题不是患者自己的问题而是家庭互动模式的问题 。
在这个案例中,家庭治疗师主要是综合使用多世代家庭治疗的理论,结构家庭治疗技术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使家庭治疗融合使用 。
3.2 家庭治疗运用于治疗青少年吸毒的一例案例
3.2.1 案例介绍
案主李丽,女,21 岁,身高160cm,皮肤白皙,体型偏瘦,精神状态较差 。某大专院校学生,有两年的吸毒史且以吸食 K 粉、冰毒等新型毒品为主,目前的喝药计量为每日 70 毫克 。父母为私营企业老板,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父母生意忙,李丽很早就去寄宿学校上学 。父母很少去看望李丽 。只是满足她物质上的需求 。缺少了对李丽情感上的关心与关怀 。
第一阶段治疗,治疗师主要采用咨询与治疗中的共同要素共情和倾听来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消除紧张感 。接下来治疗师采用循环提问的方式向家庭成员提问,旨在使父母意识到自己在照看子女的不当之处 。启发家长联想自己的行为与还自己吸毒之间的关系 。
李丽有意愿戒掉自己吸毒的行为 。在和一些吸毒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想到吸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并不很主动吸,除非觉得很难受 。李丽觉得自己很孤单,有时想着自己一个人不如和那些朋友们一起 。这也是她渐渐沾染上瘾的原因 。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采用结构家庭治疗中的重构家庭策略,采用了系统派中的正向解读策略 。布置李丽的父母和李丽每周打3次电话,李丽记录下自己在和父母打电话前后的感受,展示出对父母的不满之处 。治疗师从积极的角度,对这些“不满之处”重新赋义 。使信息中的积极一面展现出来,这样更利于家庭的改变 。治疗者用的较多的技术是安排任务,使家庭成员从行动上开始改变 。行动的改变能给家庭成员带来不一样的认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