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置业|“如果我这辈子还有能力买房,一定要买现房”( 二 )


节约用水成了这里最大的共识 , 洗完菜的水会被留作洗手用 , 孩子们也不被允许玩水 。 罗娟告诉新黄河记者 , 大家做饭几乎都是做带汤的面食 , 一方面可以减少喝水次数 , 另一方面如厕也不方便 , 得去小区外的公共厕所 。 除了床和厨具 , 每户都有的“家电”还包括太阳能灯 。 这是一种依赖太阳能面板的简易照明工具 , 散落在毛坯房里光照最好的地方 。 天气好的时候充满电 , 能持续用数小时 , 阴天时住户只能使用一种装电池的头灯照明 。
在外人看来 , 住在毛坯房的人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失联”状态 , 因担心手机联网耗电太快 , 多数人只在饭点时候联网 。 给手机充电也很麻烦 , 刘晓强买了三个充电宝换着用 , 没电了回去出租屋充满再过来 。 不常回暂住房的罗娟会花上3块钱去商店租共享充电宝 , 基本每隔两天就要租一次 。 离开手机 , 业主们没有太多消磨时间的方式 , 晚上很早便睡了 。 罗娟有一床很厚的被子 , 即便如此 , 睡觉时她仍不敢脱外套 , 有时甚至需要加盖厚衣服 。 靠床的墙边贴着油布和纸盒 , 不将就的人还买了窗帘 , 这可以让他们睡得稍微舒服点 。
另外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同样出现在毛坯房里 , 比如对联和窗花 , 罗娟说 , 贴这些东西是为了让别人知道 , 房子是有主人的 。 她还看到有媒体报道说邻居打印了合同 , “我没有办收房手续 , 就这样进来住了 , 合同贴在门口是想证明这就是我的房 。 ”住进来的人常常接到邻居的电话 , 对方请求去帮忙看看家里有没有人住 。 邻居的概念在易合坊变得更加宽泛 , 不管是哪栋楼的住户 , 大家都以邻居相称 , “我们都是同病相怜的人 , 虽然一千多户家庭背后有一千多个故事 , 但只有烂尾一个结局 。 ”停滞不前的生活前几年 , 两个孩子经常问李丽 , “妈 , 咱啥时候能住上小区?”她总是信心满满地说“快了” , 结果一等就是八年 , 如今当初上学的儿子已经外出打工 , 她也不再有勇气给出答案 。 目前 , 夫妻俩和小女儿仍租住在长乐坡500块钱的城中村 , 据李丽讲述 , 冬天屋内开空调依然很冷 。 小女儿喜欢做手工 , 但觉得戴手套不方便 , 结果一冬天下来手都冻烂了 。 今年刚过完年同事看到后问起 , 她只好撒谎说在老家冻的 , “现在在西安还住这么差 , 说出来怕别人笑话 。 ”“住新房 , 过好日子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 ”李丽告诉新黄河记者 , 大多数业主都是周边地区的普通打工人 , 大家的生活则随着房子烂尾 , 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 , 她听过借钱全款买房的业主怕收不到房又无力按现市场价补齐差额的担忧 , 也听到过有业主因为房子烂尾离婚的事情……
对于李丽夫妇来说 , 最愧疚的莫过于没能让患病离世的父亲住上新房 , “买房的时候家里曾资助过钱 , 后来我还听我婆婆说 , 我公公在病床上一直埋怨我们 , 他觉得是新房好了 , 我们两口子不愿意接老人来住 。 ”近几年 , 李丽与亲戚朋友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 刚开始烂尾的时候 , 业主纷纷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动态 , 李丽从来不发 , 怕熟人知道 。 但她还是会认真点赞、评论看到的每一条内容 。 现实生活中 , 有朋友询问起房子近况时 , 她也是快速岔开话题 , “她们起码有自己的房子 , 我不好意思说 , 感觉抬不起头来 , ”她又补充道 , “我俩应该是最背、最惨的70后了吧 。 ”李丽和丈夫想过没买房子的生活 , 或许他们已经申请了公租房 , 或许根本没有房贷压力 , 一家人回到县城老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 丈夫继续开出租车 , 她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店面……罗娟说自己心眼小搁不下事 , 为了房子的事情没少操心 , 现在每天需要喝安神补脑液助眠 , 原本一盒五天的量 , 她三天就喝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