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的结论不可靠的时候,你就要想一想,你是不是用了一个不可靠的前提去论证呢?
让你的论据变得更加充分在论证的过程中,为了让论据更加充分,我们往往会用到一些例子,去印证自己的观点 。
在运用例子作为论据时,想要让自己举出来的例子具有分量和说服力,我们就必须不能犯下一些低级的错误 。
例如,有时候我们出于说明的目的,我们只举出一个例子,好比你认为打游戏可以赚钱,就拿谁谁谁作为例子去说明 。
但这种概括性的论断,只是单一的例子,属于“孤例”,对于用来证明观点是毫无帮助的 。在对少数事物进行概括时,最有说服力的论证,应该是考虑到所有例证,或者至少是大多数的个体 。
如果是对大量事物进行概括时,我们就需要提取样本了 。而需要的样本量部分,取决于样本的代表性 。
例如你要证明你身边的朋友都很了不起,这属于“对少数事物进行概括”,那么你可以把你身边三五个朋友的厉害事迹罗列出来,这样就可以做出说明 。
可如果你要证明从你学校毕业的人都很厉害,那么这种“对大量事物进行概括”的情况,就需要提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例子了 。
所以,想要让例子具有分量,我们需要满足三个法则,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运用例子去构建有说服力的论据 。
法则一:提取有代表性的例子;
我们举例子时,很容易以个人经验获得的“样本”作为例子,这其实并没有任何代表性的 。我们需要通过调查,找到不同情况下的样本,才可以反映到你提出的观点 。
例如你说“退学创业会成功”,然后以比尔·盖茨作为,这明显没有说服力了 。你需要去调查,有多少人因为退学创业而获得成功,然后从这些数据中选出较为有代表性的人作为例子,这才稍微合理 。
法则二:不要忽视数据的背景率;
所谓“背景率”,就是数据是依存什么情况而得出的 。你说你刚练习射箭,中靶心的成功率就有60%以上,看似很厉害,但其实只射出三支箭,那这个数据的背景率就不恰当了 。
并不是所有数据都是真实的 。当一个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千万不要忽略其背景率 。而我们运用数据作为论据时,也要提供相应的背景率,例如调查多少人得出来的答案等 。
法则三,要考虑到相应的反例;
为了让自己举出的例子更有说服力,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观点的反例,然后才能够更好地去修补结论的漏洞 。
既然你说“退学创业会成功”,那么“没有退学而获得成功的人”,或者“退学了而没有成功的”,其比例是多少呢?如果后者比前者多,那么你这个观点就缺乏说服力 。
如果你想退学去创一番事业,那么“退学创业会成功”顶多只能作为你的信念,然后坚持去实践,但你想以此去说服别人,就很难了 。
当然,也没必要非要去说服别人不可 。当说服不了别人时,默默去实践自己持有的观点,才是积极的做法 。
寻找正确的信息源作为例证有些事实性论断显而易见,或者人尽皆是,以至于不需要专门去证明它们都能被接受 。例如,中国人是说汉语,法国在欧洲,KFC是美国的连锁快餐等,我们一听就知道是事实 。
但是为了说明“多吃玉米能够预防癌症”,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些相关的权威资料去证明,玉米对于预防癌症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
推荐阅读
- 身上有安静气质的人 身边那些很安静的人
- 思想有深度的人特点 那些年纪轻轻、思想极具深度的人
- 懂权谋的人很可怕 善用权术的人有多可怕
- 有一种女人很吸引男人 身上散发这三种魅力的女人
- 说话很厉害的女人 经常把一些话挂嘴边的女人
- 有超前思维的人厉害 最有可能拥有超前思维的三大星座
- 智商高的人像疯子 有人说特朗普智商高
- 什么人说话很有水平 说话有格局的四种体现
- 一看就是有档次的女人 一看就是有品位的女人
- 有阅历有见识的女人 真正见过大世面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