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错这三件事,家长再努力也没用!( 二 )


如果孩子有情绪,父母要懂得试探孩子是否有接受交流疏导的意愿,如柳传志的父亲、如《无问西东》中张果果的爸爸,都是在孩子愿意接受交流的时候,才与孩子进行理性分析的 。
对的事情就是:在对的时间,与对的人说了对的话 。 否则,柳传志父亲的那一句“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以及张果果父亲所说的“你的笑容越来越少了,我希望你能去做让自己感到快乐和开心的事情 。 ”,未必能让孩子醍醐灌顶、受益终身 。
3、身教是言传道理之本
道理,之所以拥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而被广泛引用,是因为它言之有理、精辟易懂 。 但是,我们与孩子讲道理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孩子能领悟道理的精粹,并转化成自己日常行为的规范 。
简而言之,我们讲道理,不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而是要达成内化的效果 。
所谓内化,就是要把道理变成“理论输入、行动输出”的完整过程,而最好的内化驱动力,就是父母言行一致的身教 。
从父母真实行动所获得的感悟,才是对孩子具有真正实践价值的知识体系,才能够为孩子的个人成长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才能够让父母所讲的道理极具信服力 。
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父母指挥,孩子独自奔跑;而应该是你们共同上进,彼此成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