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二 )


“下德”则由“上仁”、“上义”及“上礼”组成,需要人实际去实行与推广,带有明显的“有为”特征,注重人为的行为规范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老子眼里,孔子推行的“仁义理智信”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没有达致真正“无为”超脱的“上德”境界,称之为“下德” 。所以老子才接着解释说“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法”本身需要国家制定、国家干预以及公之于世的特性,这与“上德”的“无为”境界相违背,所以法律不过是下德“礼”的范畴 。

形容一个人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但是“下德”之中,法律与“上仁”、“上义”、“上礼”又有所不同,它只是 位于“礼”之末的“下礼”范畴,因此,老子并没有把法纳入到下德的探讨范围之内,从中似乎可以得出,老子认为,仁、义、礼是高于法律的,而“下礼”之中的法律不过是一种治国之器物,其作用和效能有点类似于兵法中“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的角色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认为“道”的品级最高,德、仁、义、礼、信,则逐次等而下之,并要求人们按照这个不同的层次划分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时适用,所以后来又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
因此,一个人能力虽然有大小之分,但我们的精神追求绝不能降低和懈怠,“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所以老子把”圣人之学“作为其追求的最高理想,孔子把”克己复礼“、”仁义礼智信“作为其毕生的追求,张载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其一生的追求,王阳明把”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智慧的终极目标 。而孟子则更加简单明了,直接干脆,在《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篇章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然这是后来逐渐演变后的说法,其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形容一个人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充满了人生智慧,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造福天下百姓 。这句话千百年来不知道鞭策和激励了多少读书人,这些有志气、有修养、有抱负的读书人,往往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应该说,这句话对一个人的激励和指导意义是非常积极的:引导人们在人生落魄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不要破罐子破摔,而要努力提高在自身的修养和品德;同时也告诫人们在人生得意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顾着自己,而要多接济和救助更多的普通人 。
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几乎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归纳起来,无非就是“追名逐利”,也就是对“名”和“利”的追求 。追求“名”和“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在追求“名”和“利”失败和成功后,往往有比较极端的两种表现,这两种表现是很常见的,却又是有着明显危害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