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点 咀嚼能力变弱不能吃肉而“长睡不醒”
而法国和比利时研究人员则通过分析洞熊的牙齿发现,洞熊是一种杂食动物,相对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在进食过程中,会在体内不断积累更多的氮 。 再者,黑熊和棕熊都是杂食动物,这表明,尽管洞熊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以草食为主,但有时候它们也会尝尝荤腥 。
德国波茨坦大学的阿克塞尔·巴洛等人曾分析过4只生活在7.1万年至3.4万年前的洞熊基因组序列, 并将其与其它动物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还对其牙釉上的划痕和斑点进行了分析,以判断其食物构成 。 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介绍,他们发现洞熊并不是吃素的,在进入冬眠之前,洞熊的食物种类可谓丰富多彩,其中包括禽类和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种子以及各类干果和鲜果 。 它也会像绝大多数的杂食动物一样,在储存了足够的能量后才会进入冬眠 。
《科学进展》发表的最新观点认为,洞熊灭绝的原因,并不是与人类的竞争,而是因为洞熊鼻子进化出特殊结构 。 来自西班牙马拉加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了洞熊的进食情景,以确定在植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洞熊可否有效地调整它们的饮食,从而解释欧洲洞熊为何在气候变化时期灭绝 。
研究团队扫描了4只洞熊和8只现生棕熊的头骨,比对发现洞熊的鼻窦出奇地大,而鼻窦直接影响了咀嚼方式、力度和幅度 。 因鼻窦变大,洞熊面颅骨和头盖骨出现变形,原本圆形的头顶变得扁平,而且不断向后延伸,犬齿、门齿的咬合力也因此变弱 。 随着时间推移,它们无法使用门齿和犬齿将肉食撕裂食用,只能依靠臼齿将植物研磨碎吞咽 。 因此当草不够吃的时候,它们也就无法转而以肉类为食 。
洞熊为何会演化出大鼻窦?在寒冷的冰期,洞熊一年中冬眠的时间要长于其它熊科动物,大鼻窦有助于降低冬眠时的消耗 。 鼻窦是颅骨内的空腔,一共有四对,左右对称,可以对吸入鼻腔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这对洞熊冬眠非常重要 。
论文作者之一的西班牙马拉加大学古生物学家亚历杭德罗·佩雷斯·拉莫斯解释称,为了适应环境,洞熊演化出了大鼻窦 。 有了大鼻窦,它们就能在寒冬里通过冬眠减少能量消耗,从而渡过食物供给不足的冬天 。 但也是因为有了大鼻窦,它们的咀嚼能力受到影响,只能以草为食,根本吃不了肉 。 当植被因为寒冷而无法生长时,洞熊无法通过改变饮食来维系生存,尤其是在冬眠前,因未能摄入足够的能量,很可能因此耗尽脂肪而“长睡不醒”,最后导致整个物种的灭绝 。
当然,关于洞熊的鼻窦结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 。 相信随着科学家们掌握的科学发现越来越多,洞熊到底是素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以及洞熊灭绝之谜最终将大白于天下 。 (采访人员 赵汉斌)
推荐阅读
- 基因编辑技术“剪”出肉多个大黄颡鱼
- 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延后发工资 公司延后发工资的原因
- 劳尔掉叶子是什么原因 劳尔掉叶子怎么办
- 研究人员称古毛犀牛灭绝是因气候变化所致
- 我国科学家找到影响热带玉米产量关键基因
- 基因药物疗法可治心肌梗死
- 空调不制冷什么原因 空调不制冷的原因有哪些
- 基因编辑猪器官移植猴子身体 未来有望植入人体
- 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 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国宝
- 煤气灶打不着火 煤气灶打不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