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开展中 , 研究人员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体外培养体系 , 能够支持食蟹猴的胚胎在受精后体外发育长达20天 , 首次证明灵长类动物胚胎可以在没有母体支撑的情况下体外发育至原肠运动 , 并重现了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关键事件 。
研究人员从形态学、标记分子染色和单细胞转录组等多个角度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 证明体外发育的食蟹猴胚胎高度重现体内胚胎发育过程 , 包括形成清晰的羊膜腔以及卵黄囊结构 , 之后发生原肠运动 , 形成原条结构 , 同时伴随前后轴结构的差异分化 。 在体外培养胚胎发育的第12—16天还能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 , 这些特征是之前人类胚胎体外培养所未观察到的 。 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 , 这项研究第一次提供了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羊膜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 , 并重新定义了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多种细胞类型 。
生殖医学领域一项重大突破 有助找到不良妊娠及胎儿畸形原因
在王红梅看来 , 该研究对探索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原肠运动开辟了崭新研究平台 , 为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等重大疾病的临床药物研发和再生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新工具 , 为人类深入认识胚胎发育机制和体外孕育生命(非人)探索提供了重要数据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在对这项研究进行点评时表示 , 猴子被认为是研究人类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可靠动物模型 , 其植入后发育的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 为研究灵长类动物的植入后胚胎发育的过程提供了平台 , 将大大提高我们对灵长类和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认识及相关疾病的了解 , 特别是为不良妊娠及胎儿畸形病因的探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沙家豪也认为:“该研究利用胚胎体外培养技术 , 成功解析了灵长类早期原肠发生这一重要事件 , 是生殖医学领域一项重大的科研突破 , 同时这项技术的突破对于研究人类发育和疾病发生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
这一突破有助于阐明灵长类动物的原肠胚发育的调控机理 , 同时促进对人类胚胎发育的认知 , 如:三胚层形成、胚胎体轴的形成、原条形成、细胞迁移趋化运动等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 , 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 揭示高等灵长类与低等动物的差别 , 填补高等动物胚胎发育机制的理论空白 。
与此同时 , 该灵长类动物的体外原肠胚形成模型系统的建立 , 可筛选来源于精子、卵子和宫内的致死和致畸因子;也可以帮助理解早期胚胎细胞分化 , 优化和提高辅助生殖技术 , 能为临床治疗不孕不育和防范出生缺陷提供基础理论指导、开拓新型治疗方法 。 由于原肠胚形成能分化为机体各个器官的三胚层细胞 , 对再生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如研究多能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类型 , 用于疾病模拟和干细胞治疗 。
推荐阅读
- 家里放一物绝对没老鼠 家里放一物绝对没老鼠指的什么
- 保护水生生物,“益生菌”在行动
- 《自然》曾“八连发”呼吁:重视脂肪肝病防治
- 百万人分析“锁定”34种因素影响糖尿病风险
- 外媒:科学家发现最古老的现代鸟类化石“神奇鸡”
- 传统育种进程缓慢?“一步法”杂交制种来了
- “基因魔剪”给每个癌细胞打上独特标记
- 与水熊虫“合体”,人类就能抵御太空辐射?
- 八苦七难 什么是八苦七难
- 身短腿长 科学家发现恐龙新物种“北风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