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航天有哪些重大看点?( 三 )



2018年珠海航展中展览的新一代火箭家族(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b. 多个新型火箭在研 。
捷龙一号是小型固体燃料商业航天运载火箭 , 长征八号是我国使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 , 长征六号A将对长征六号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 长征七号A也将大大提高长征七号能力 , 长征五号B将成为重载工具服务于空间站建设 。
此外 , 新一代起飞重量约2000吨(长征2F火箭约464吨)的新型载人火箭也在研发中 , 这将大大提高我国深空载人航天探测能力 。
c.火箭发射环境改变 。
一方面 , 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在迅速成长 , 未来将成为多种新型火箭的主力基地;另一方面 , 我国也在积极拓展新技术 , 2019年中将试验从海上平台发射长征十一号 。 这两个新环境都几乎不存在火箭残骸溅落问题 , 最大限度利用本地低纬度带来的发射优势 。
d.发动机技术突破 。
火箭的心脏是发动机 , 新型火箭的背后意味着多个新型发动机的成功 。 此外 , 为应对更复杂应用环境 , 例如一箭多星、深空探测任务 , 新型火箭上面级远征系列也在不断升级 。
在可以预见的10年内 , 中国长征火箭家族将向世界航天运载能力的头部玩家位置发起冲击 。
看点四:深空探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深空探测领域一直是我国航天任务的短板 , 但在未来十年内这一切将会发生重大改变 , 目前至少两个任务已经立项并在进行 , 多个任务正在规划 。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组合体(图片来源:国防科工局)
a.首个独立火星探测任务 。
火星探测窗口每26个月一次 , 我国将在2020年窗口期发射火星探测任务 , 在火星实现轨道器“绕”、着陆器“落”和火星车“巡”的复杂功能 , 在世界各国早期火星探测任务中是绝无仅有的难度 。
b.2019年4月18日 , 我国宣布小行星探测任务将征集总重66.3千克的8种科学载荷 , 包括中视场彩色相机、热辐射光谱仪、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多光谱相机、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尘埃分析仪等 , 也逐渐揭开了这个神秘任务的面纱:
它将首先探测一颗被地球捕获的10米级微小“准卫星” , 实现一次“绕”“落”“回”将样本送回地球;随后主体航天器利用地球和火星引力助推 , 探测一颗主带彗星
这些均为人类首次 , 这个任务的复杂性、难度和创新性都将是人类深空探测领域的新突破 。
c.更远的深空任务 。
我国宣布上述任务的同时 , 也提到了木星/系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和行星际探测等一系列后续项目的规划 , 这也将是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大进展 。
d.深空探测任务的进展也意味着一系列支撑技术的成熟 , 例如地球到火星的距离是到月球的100倍以上 , 且众多任务要求能实现全球无缝信息接收 , 这需要建立一个大型的全球性深空探测通信网络 。
看点五:北斗系统投入全球运营
GPS系统如何颠覆了战争形态和民用生活 , 相信很多人已经深有体会 。 一方面 , 它创造了例如 “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军事名词;另一方面 , 普通人没有了手机中的GPS定位模块的确“寸步难行” 。
因此 , 拥有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是一个大国最为迫切的战略需求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各任务时间表(图片来源:北斗办)
中国北斗系统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一个独立自主的全球性系统 , 花费了20多年时间 , 期间先后研制了三代卫星 , 从实验到全球组网建立了三代系统 , 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 例如创新使用了三种轨道结合的大型星座、短报文功能、三频信号等 , 颇有后发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