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科考:探索地球第三极( 二 )


青藏高原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 2016年7月17日和9月21日,西藏阿里地区的阿汝53号冰川和50号冰川发生冰崩,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这是青藏高原从未有过的自然灾害现象,严重威胁亚洲水塔命运 。 第二次青藏科考发现阿汝冰崩具有孕灾时间长、发生速度快、冰崩规模大、破坏力强等特点;其成灾机制是近期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以及当地特殊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叠加 。 冰川厚度变化、积累区内冰川裂隙数量增加和规模增大等能够作为冰崩潜在危险的有效辨识指标 。 根据这些预警指标,对阿里地区的冰川进行更大范围普查,可以识别具有潜在冰崩危险的冰川,建立冰崩科学预警体系,为政府决策部门的预警发布和应对措施提供科技支撑 。
【青藏高原科考:探索地球第三极】我们发现,过去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暖湿化使得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 近35年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总体趋好,但2000年之后增长速率减缓 。 过去35年间,青藏高原生长季平均植被指数显著增加3.2% 。 由于植被生长的增加,青藏高原碳汇功能显著增强 。
尽管过去几十年内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但区域生态风险不容忽略 。 一方面,植被变绿速率显著减缓 。 2000年之后,一半的高原植被返青期不再显著提前,特别是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南部地区甚至出现返青期推迟现象,部分地区返青期推迟高达6.4天 。 另一方面,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土融化使冻土碳库分解的风险增加 。 气候变暖导致冻土活动层厚度以7.5厘米/年的速度增加,使冻土中的老碳分解释放风险增加,进而使得冻土碳库可能从碳汇转变为碳源 。
我们开展了国家公园(群)调研并提出建议 。 色林错是青藏高原水文气象变化最剧烈的地区之一 。 色林错流域气温升高显著,1979-2017年,色林错流域年均气温显著升高,其升温速率高于同期青藏高原平均升温率 。 色林错流域年均降水量有所增加,1990年代中期以来增速加快,增幅达63毫米/10年 。 色林错湖区面积急剧扩张,其中色林错面积从1976年的1667平方公里扩张到2017年的2394平方公里,增加了43%左右 。 色林错流域土地覆被以草地为主,近年来有减少趋势 。 我们提出了色林错国家公园建设建议,建设色林错国家公园的重要性、自然生态环境本底容量与容量测算指标体系、色林错国家公园的建设范围、色林错国家公园的保护体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 。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5日 13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