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信用卡还款,中行信用卡怎么还贷( 二 )


起于微时,这笔费用还不显著,但随着用户基数和还款金额迅速变大之后,通道手续费成本就会变得异常庞大,实力雄厚的腾讯终于也有了撑不住的一天 。
据十字财经引述一家国有大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的话来说,即使收取千分之一的手续费,微信支付仍然要补贴万分之五左右的手续费 。
这笔费用其实就是银行向腾讯收取的通道费用 。比如,用户使用微信支付中绑定的 A 银行的储蓄卡,如果向 B 银行的信用卡还款,A 银行会向腾讯财付通收取通道费 。
其实,这只是成本的一部分,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保障用户资金安全、降低盗损率,需要强大的技术能力来加持 。即便不算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的费用,一位优秀技术工程师的年薪通常以百万计,Pintech CEO 魏伟跟我测算过,维持一支百人规模的顶级技术团队,每年就是数亿的成本 。
无数的细节改进和经验积累,才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相当好用的移动支付产品,很多用户习惯了快捷实时、账单透明、定时提醒的服务,心知肚明「回不去了」,但习惯了免费的人,可能很容易忘记商业的基本常识:天下没有永远的「免费午餐」,任何产品和服务总有成本,总需要有人为此买单 。
「免费」通常是产品诞生初期内快速吸引用户的一种商业策略 。但完成获客并不是终点,一款产品必须通过源源不断地改进,才能服务好用户,后期的收费之举,才能让商业更加可持续,在此基础上,用户也才能享受到持续迭代带来的品质升级 。
【中国银行信用卡还款,中行信用卡怎么还贷】当初那些靠补贴和免费模式大行其道的 O2O,让用户获得一时爽快,但却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规律,最终这些上门项目一个个黯然收场,给互联网创业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免费虽好,可不要贪杯 。
1、机会成本也是成本
其实,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样成本,是移动支付产品帮我们节约,却被我们忽视了的,那就是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我们为了做一件事(比如往返线下网点),所放弃的原本该享有的东西,比如工作时间、或是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
我自己是微信还款功能的长期用户,日常我会把闲钱以定期自动扣款的方式存入理财通里,然后再通过自动还款的方式直接让理财通帮我还款,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就同时实现了理财 + 还款两种功能 。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我不再需要每时每刻都在银行活期账户里存着一笔钱,以备信用卡扣款,这笔钱可以先放到货币基金中赚取利息;二来,自动化节约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不需要我再时刻惦记着还款,对于信用卡用户来说,最大的痛点其实是忘记还款导致的逾期,影响信用记录 。
因此,无论是从效率的角度,还是从安全的角度,我都更加省心了 。有一个管家这样的角色,帮我优化精力分配,即使需要一定付费我也基本能够接受 。
再说说我与商业银行打交道的一些经历吧,作为一名 90 后,既生活在 2013 年之后的移动支付时代,也对 2013 年之前的生活经历记忆犹新,应该有一些发言权 。
如果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优质服务的倒逼,让商业银行担心失去用户,我们可能仍然会停留在跨行转账、异地取款等等名目繁多的收费时代里 。0.1% 的收费?不存在的,1% 的收费标准只是起步价 。
我仍然记得自己毕业后第一次使用银行进行大额支付时的心情 。当时月薪不足四千的我,需要一次性把七八千块钱的房租转给房东,一是到线下网点光来回就花了一个小时;二来,转账手续费就被收了几十元,让我心疼不已,但更让人不放心的是,那时候银行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不会立刻收到转账成功的反馈,同样也让人提心吊胆,因为在陌生的环境里,误操作的概率其实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