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湘水在哪里,900陕西绿营军战死长沙( 二 )


至于二者是否有更紧密的传承关联,需要更多证据,但部分商族南迁,是极有可能的 。四、神秘的商朝之“相”“相”,曾经是商朝众多首都中的一个,史载商王河亶甲曾迁都于此 。相也是商朝的官职名称,据传,也是一位商王的子嗣的名字 。《史记.殷本纪》:“帝中丁迁于隞 。河亶甲居相 。祖乙迁于邢 。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 。
仲丁书阙不具 。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 。河亶甲时,殷复衰 。”《三代世表》《古今人表》同 。《竹书纪年》曰:“河亶甲整即位 。自嚣迁于相,征蓝夷,再征班方 。”《太平御览.皇王部》引《竹书纪年》“仲丁自亳迁于嚣 。河亶甲自嚣迁于相 。祖乙居庇 。南庚自庇迁于奄 。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竹书纪年》曰:“河亶甲整即位 。
自嚣迁于相,征蓝夷,再征班方 。”从这些史籍看出,“河亶甲”曾经是商朝“相”的官职,后来继任商王,迁都于相 。其实商朝很多时候的王位更迭是相当复杂的,有兄终弟及的,有父传子继的,还有其它情况,看起来斗争颇多,派系林立 。这位相地之王的子嗣,以及相地之人,后来也以相为姓,是今之相姓部分来源 。商朝灭亡后,部分朝歌贵族曾被就地安置,但作为战败者,生存空间必然大幅压缩,财产也不能守住,其余人选择远遁再正常不过 。
其中也包含与相有关的人群,今天河南、湖南等地方都出现了以相为地名的地方 。联系四羊方尊等湖南出土的青铜重器,不难提出,湘江之名,有可能来自商朝遗民以相名水 。五、湖南四水命名都大有来由,可能和上古文化有关之前说到,湘通“鬺”,有亨煮祭祀之意 。这和湖南另一条河,澧水的命名如出一辄 。豊,通禮(礼),本人名下汉字里的中国系列文章中一篇专门谈了其古文化命名属性 。
湖南、山西、陕西何称为三湘、三晋、三秦?
三湘则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湘江在源头与漓江合流后,称为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第二种,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第三种,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三晋是秦统一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悠久文明古国 。
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晋分为三家的意思 。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 403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端,并提到三晋这个述语 。三晋,实际上也是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统称 。我想,正如后人称东汉末年的蜀、魏、吴为三国 一样,是泛指这一段历史的 。三晋既代表称霸春秋的晋国,又包括跻身战国七雄的赵、 魏、韩 。
人们历经二千数百年至今仍然怀念三晋,赞美三晋,把山西统称为三晋,说明 三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晋更广泛地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发源地之一的 内涵;说明三晋文化实现了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 出的历史贡献;说明三晋大地地理优越,资源丰富,人才荟萃,是祖国的一块风水宝地。
三秦:战国时代,陕西为秦国所辖,所以陕西简称“秦”,沿用至今 。秦朝灭亡后,项羽把原来秦国之地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 。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关中西部;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关中东部;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故陕西又称“三秦” 。“陕西”之名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