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最著名的十首诗,王勃的悲情一生( 三 )


沛王李贤后招请他任”侍郎“兼修撰,为王府做文字工作 。他深得沛王爱重,时有赏赐 。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王勃亦是如此,他年未及冠,便为“初唐四杰”之首,风华无限,文章可谓一字难求 。
斗鸡场上,沛王兴致勃勃,定要他登即挥笔一篇《檄英王鸡》,以作挑衅 。推辞不过,且又欲展示自己的才华,他终是欣然应允 。
“历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 。”
“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 。”
沛王读罢,连连称许,并将自己的宝马赠与王勃 。
当他纵身跨上马背的那一刻,觉得自己就像在天际自在翱翔的鹜鸟……
他不知道的是,盛极必衰,强极则辱 。当他已走至人生的峰巅时,往下留给他的只是无尽的落寞与失意 。

王勃最著名的十首诗,王勃的悲情一生


2
《檄英王鸡》一文风传一时 。高宗看到后却大发雷霆,说这样的文章是挑拨诸王矛盾的开端,将其驱逐出府 。
王勃万料不到当时的一篇游戏之作,怎地就成为了他此后沉沦下寮的导火索 。
此后,王勃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长达3年的漫游生活 。
仕途受挫,诗人心情郁郁 。此时期诗歌由前期的雄放刚健一变而为苍凉沉郁,诗作无论是与友酬唱送别还是描写旅途见闻、抒写乡思之感,都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凄怆落寞 。
如其于锦州送别友人的《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路”“遑遑”“悲凉”“凄断”“漂泊”“苦辛”,字字都是沉郁,句句皆是血泪,不复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昂扬之气了 。
又如《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及《易阳早发》: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诗中空冷苍凉的意象正是诗人因仕途蹭蹬而彷徨失意心境的反映 。

王勃最著名的十首诗,王勃的悲情一生


3
咸亨三年(672),王勃23岁,返回长安 。
时礼部侍郎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
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 。却没想到这第二次仕途差点断送了他的性命 。
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 。
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 。后又怕此事泄露出去,遂私自杀了曹达 。
但终是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踉跄入狱 。

王勃最著名的十首诗,王勃的悲情一生


在电影《王勃之死》里,这一段被处理得极具诗意 。
阴暗潮湿的地牢中,清冷的月光从高高的木窗射进来,穿过空气中浮动着的蒙蒙尘埃,让人觉得恍如隔世 。
王勃背对着牢门静静坐着,发丝披散,半眯着眼,似醒非醒,似睡非睡 。口中念念有词:风惊雨骤,烟洄电烁 。
突然,他站起身子,眸中精光熠熠道:娲皇召巨野之龙,庄叟命雕陵之鹊 。
烛火映照出墙上的一隅光亮,他一下一下挥动着双臂,如同一只孤鹜在天际翱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