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诗尽管没有什么技巧,池塘与小池有什么不同( 二 )


“水”表现的是一种宁静,而“泉”表现的是一种活波 。在《小池》这首诗中,诗人利用“泉眼”、“细流”、“树荫”、“荷叶”、“蜻蜓”等物象,向人们展示了如画的初夏风光、小池风物,将读者带入了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 。在格律上,这首诗格律工整、韵律和谐、用词清新自然,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蕴无穷 。赋予自然万物新生命自然万物本来就是有生命体,但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却给他们赋予了新的生命,即人的情感 。
在文学上,这种写作手法叫拟人 。除此以外,这首诗中还运用了想象和对比的手法 。为什么泉水是又细又小的缓缓流出?那是因为泉水“爱惜” 。“惜细流”中的一个“惜”字,运用拟人的方式,化无情为有情,将泉眼活化 。因为泉眼爱惜泉水,才让它缓慢的流出 。池边的绿树本来是没有人的情感的,第二句“爱晴柔”中的“爱”字则赋予了绿树人类的情感 。
绿树因为喜爱这美丽的初夏晴柔风光,才以水为镜,在水中的倒影中欣赏自己绰约的身姿 。此时的绿树不再是那冷冰冰、木讷的形象,而是拥有了美丽的少女心态,注重自己的形象,欣赏自己 。诗的一二两句中不仅有拟人的手法,同时也贯穿了作者的想象 。作者并不知道“泉眼”和“绿树”内心的真实想法,它们的“惜”和“爱”是作者通过想象给他们添加的 。
对比手法则主要体现在诗的三四两句上 。蕴涵丰富的家国情怀杨万里是南宋早期的人物,主要生活在高宗、孝宗和光宗时期 。虽然南宋王朝占据着富裕的江南之地,经济繁荣,政治也较为清明 。但国土狭小、终究是偏安于一隅 。朝廷中主战主和纷争不断,杨万里则力主抗战,反对偏安 。《小池》这首诗中一二两句描写美好的初夏风光,实际上是以小见大,希望有一个美好、宁静、祥和的政治社会大环境 。
三四两句则是依托这种大环境下的产物 。将“小荷”比喻成人才,小荷露出尖尖小角,预示着人才的才华刚刚显露出来 。“蜻蜓”则是代指朝廷,人才刚刚显露,朝廷就已经知道了人才的存在,并立在上头,及时启用新的人才 。正是因为杨万里不忍朝廷偏安,希望收复失地、重整旧山河 。而人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 。所以他以“小荷”和“蜻蜓”代指,希望朝廷政治清明,广收人才,并且能够做到人尽其才,不产生沧海遗珠之恨 。
【杨万里的诗尽管没有什么技巧,池塘与小池有什么不同】这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忧国之心 。结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小池》这首诗正是在“小”字上做足了文章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画面美感、韵律美感,运用各种手法使诗充满情趣 。而且以自然风物暗指,表现了自己的家国之忧和美好期望 。是一首难得的七言绝句佳作 。(文/若木 图/网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