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叙事,什么是教学叙事( 二 )


数学教育叙事,什么是教学叙事


4,教育叙事怎么写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凭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针对这些情况,学生应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简言之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编相信大家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提高高的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凭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针对这些情况,学生应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简言之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编相信大家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提高高的 。5,数学教育既要反对数学本位主义也要反对去数学化如何做到二数学教育既要反对“数学本位主义”,又要反对“去数学化”,如何才能做到二者的平衡?这么大的一个从实践经验到理论归结的大学问,岂能是你这么一个小县城里的不起眼皮的数学肓能解释得了的?你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去观察,去统计 。也得把一颗公民妈咪的心,分享给你的学生妹 。带领她们捧着一颗赤诚的心,脚踏实地的把课堂教学先很好的抓起来,然后再等待专业口若悬河的解读吧 。搜一下:.数学教育既要反对数学本位主义,也要反对“去数学化”,如何做到二者的平衡?6,高中数学教育叙事《中国教育报》编辑部办公室传真:010-62244152采访人员部 窗口专刊:zhouf@edumail.com.cn新闻部 提供新闻采访线索:xwb@edumail.com.cn外国教育专刊:wgjy@edumail.com.cn专题部理论部 思想者专刊: 学园专刊:jybacademy@yahoo.com.cn教育科学专刊:基础教育部 基础教育专刊:zhaoxy@edumail.com.cn体育卫生专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专刊部高等教育专刊:zuochunming@sina.comdsbao@edumail.com.cn职业教育专刊:moon_xia@sohu.compang6351@sohu.com民办教育专刊:zhaoyf@edumail.com.cnmoon_xia@sohu.com终身教育专刊:huangweibeijing2002@yahoo.com.cn高校科技与产业专刊:huangweibeijing2002@yahoo.com.cn文化周刊部文化周刊:whzk@sohu.com校园内外专刊:whzk-net@sohu.com教师在线专刊:whzk-net@sohu.com校园心理专刊:whzk-xinli@sohu.com校园文学专刊:whzkwx@sohu.com综艺风专刊:whzkzyf@sohu.com招生考试就业周刊部招生周刊:zkjy@edumail.com.cn升学指南专刊:留学现在时专刊:人才报道专刊:新课程周刊: jybjiaoxue@sina.com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 jybxzzk@sina.com读书周刊部读书周刊:dszk903@sohu.com助学书坊专刊:dszk903@sohu.com教师书房专刊:dszk903@sohu.com大学阅读专刊:dszk903@sohu.com社会周刊部社会周刊:shehuizhoukan@sohu.com与人专刊:shehuizhoukan@sohu.com医药卫生保健专刊:yiyaoweisheng@sohu.com科技大观:社会视野专刊:yb0321170@sohu.com 息时代专刊:摄影部新闻照片:syms@edumail.com.cn摄影画刊:syms@edumail.com.cn美术画刊:syms@edumail.com.cn网络版部(网站)wlb@edumail.com.cn《人民教育》治理版:Rengp@edumail.com.cn班主任:baiht@edumail.com.cn教学:新课程yuhj@edumail.com.cn教学平台:shijm@edumail.com.cn教学研究:qianlixin@edumail.com.cn教师书屋:hujh@edumail.com.cn人民教育--教学(余慧娟) yuhj@edumail.com.cn人民教育--教学平台(赖配根) laipg@edumail.com.cn人民教育--教研视窗(刘然) liur@edumail.com.cn人民教育-治理(白宏太) baiht@edumail.com.cn人民教育-生活(胡久红) hujh@edumail.com.cn《中国教师报》头版zgjsbtougao@21cn.com国内zgjsbgn@21cn.com新闻zgjsbxw@21cn.com海外zgjsbhw@21cn.com教师教育zgjsbjsjy@21cn.com新课程·课堂zgjsbkt@21cn.com新课程·考试zgjsbks@21cn.com教师论坛zgjsbjslt@21cn.com深度访谈zgjsbsdft@21cn.com校长峰会zgjsbxzfh@21cn.com班级在线zgjsbbjzx@21cn.com新观察zgjsbxgc@21cn.com杏坛春晓zgjsbxtcx@21cn.com新知zgjsbxz@21cn.com阅读zgjsbyd@21cn.com健康人生zgjsbjkrs@21cn.com美 编zgjsbmstp@21cn.comzgjsbxwtp@21cn.com语文报投稿信箱、电话一览表编辑部邮 箱电 话语文报·低幼版dyb@ywtd.com.cn0351-6378136语文报·小学版(三四年级)xyb34@ywtd.com.cn0351-6378135语文报·小学版(五六年级)xyb56@ywtd.com.cn0351-6378193语文报·初中版(初一)c1b@ywtd.com.cn0351-6378128语文报·初中版(初二)c2b@ywtd.com.cn0351-6378133语文报·中考版zkb@ywtd.com.cn0351-6378134语文报·高中版gzb@ywtd.com.cn0351-6378131语文报·高考版gkb@ywtd.com.cn0351-6378182语文报·文科综合版(历史)wzls@ywtd.com.cn0351-6378137语文报·文科综合版(地理)wzdl@ywtd.com.cn0351-6378137语文报·文科综合版(政治)wzzz@ywtd.com.cn0351-6378137语文报·大洋州版oce@ywtd.com.cn0351-6378139语文报·北美版bmb@ywtd.com.cn0351-6378139语文报·教师版(小学)xxjsb@ywtd.com.cn0351-6378138语文报·教师版(初中)czjsb@ywtd.com.cn0351-6378138语文报·教师版(高中)gzjsb@ywtd.com.cn0351-6378138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xylt@ywtd.com.cn0351-6378171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txa@ywtd.com.cn0351-6378141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txb@ywtd.com.cn0351-6378140语文天地网站ywtd@ywtd.com.cn0351-6378187TOP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8-22 09:57 只看该作者 《现代教育报》文化视野:kexianji@sina.com 编辑:计科宪多维互动:xzzk110@163.com 编辑:谢凡治校方略:houze21@sohu.com 编辑:曾国华法制政策:kexianji@sina.com 编辑:计科宪《教育导报》投稿邮箱1、2版:jydbxw@163.com3版:jydbmail@sina.com4版:jydb4@sina.com《四川教育》新邮箱:scjy607@126.com热点话题何从新编辑 scjyhcx@126.com校长聚焦张晓萍编辑 zxp200@163.com教师关注 王建强编辑 scjywjq@sian.com新生代教师、名师课堂 余小刚编辑 scjyyxg@sina.com一线来稿范立耘编辑 windyun@163.com江西教育B版 孙建平ncjianping@126.com 杏坛春雨、师路心语《中小学电脑报》第2版(综合报道):happyxiaoxiao214@163.com第3版(综合报道) 第4、5、6版教学研究、第7版(教学设计),:dnbht@163.com第10、11版(课件探索),第8版(资讯),第9版(资源),第12版(应用技巧),第13版(竞赛、关注),第14版(机房网络):knif66@163.com李滨编辑第16版(轻松驿站):liujunwei1860@163.com第15版(三尺洲):1fukan@163.com《江西教育》B版孙建平 ncjianping@126.com 杏坛春雨、师路心语《湖南教育》各版主要邮箱1、《湖南教育·语文教师》“阅读教学”:yyp002@sina.com“案例与叙事”:yuwenjiang6512@sina.com“教学参考”:xuyunli006@sina.com2、《湖南教育·数学教师》 Shenjch66@126.comZyb0522@126.com Lichuangde520@126.com 一般采用本省稿件 。3、《湖南教育·综合教师》“当代校长”:jiangfeng2000@163.com“班主任园地”:xiongpf1202@sina.com (其中数字“1202”)“教与思”:yyns@163.com《北京教育》 bjjybjb@public.bta.net.cn《北京教育》2 beijingedu@gmail.com《天津教育》 tjjy@tjemh.com.cn《福建教育》 chenxq@fep.com.cn《湖南教育》 chenmh@hnjy.com.cn《吉林教育》 education-jilin@yahoo.com.cn《山西教育》 SXJJ@chinajournal.net.cn《山西教育》2 jygl_123@163.com《湖南教育》 maxinzhong999@163.com《湖南教育》 huangyhedc@163.net《四川教育》 scjy607@126.com《上海教育》 sh_education@sina.com《内蒙古教育》 nmgjy331@sohu.com《河北教育》 hbeducation@163.net《天津教育》 tjjy@tjemh.com.cn《宁夏教育》 NXJY@263.net《陕西教育》 shaanxijiaoyu@yahoo.com.cn《陕西教育》2 shaanxijiaoyu@yahoo.com.cn《黑龙江教育》 hljems@mail.hl.cn《黑龙江教育》2 hljjy@sina.com《黑龙江教育》3 HJZ@0451.com《内蒙古教育(汉)》 nmgjy@263.net《安徽教育》 anhi@chinajournal.net.cn《江西教育》 jxjybjb@163.net《辽宁教育》 lnjybjh@online.ln.cn7,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叙事应该怎样写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这种说法我也是第一听到!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您上要写论文?还是?我觉得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或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知识或是学生产生的思考!8,六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少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开 。“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 。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业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9,有关数学感恩教育的文章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学生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 。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了感激他人,奏响了和谐社会从小学生抓起的生动乐章 。因此,如何在一年级数学课中进行感恩教育,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一、把握教材将感恩教育融汇到学习中来1.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在学习“数一数”的主题图中,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 。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在这里正式提出“尊敬老师”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老师每天都教给我们知识,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心血,要学会感激老师 。此外,还可以结合开学初将到来的教师节,开展“你会怎样感激老师?”的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地交流 。10,小学5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2000字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之我见 教了一个学年的小学数学,时间虽短,感慨良多 。回忆读书时对数学的印象,除了做题就还是做题 。记得那时自己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我要是当数学老师,就决不布置这么多作业,让学生们天天玩 。儿时的想法虽然多少有些幼稚,但细想想,教师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实在不可取 。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 。,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 。(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二、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 。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 。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 。他带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 。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6桃给她 。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 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11,教学叙事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记得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 12 52 476 × 7 × 2 × 8 74 104 3808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 。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张晓丹:“张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 张晓丹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她,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她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 。”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置,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 。”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 。”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张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张医生 。” 张晓丹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她为“张医生”,弄得张晓丹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 。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郭凯凯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 。” 郭凯凯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 。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 。”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郭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方正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 。”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 。我高兴地说道:“有了方医生和郭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 。谢谢郭医生 。”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 。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 。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置“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 。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 。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 。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