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张近东、刘强东合演了一场戏 , 赚足了国人眼球 , 让“上网买电器”这一概念深入人心 。只可惜 , 最终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京东一家 。
毛利润率几乎没变 , 扣非净利润却下降45.6% , 钱到哪儿去了?
通过比对 , 发现在营收增长不到5%的情况下 , 2012年“广告促销费用”增加近4亿、同比增幅32.6%;“租赁及仓储费”增加近9亿元 , 同比增长24.6%;“其它费用”增加5亿元 , 增幅36.3%;“人员费用”增加5.25亿 , 增幅14.6% 。
虽然没有单独披露 , 带宽服务器、流量购买、线上广告、物流建设、研发投入等与电商业务相关的费用应当包含在上述四项费用当中 。而在2012年 , 这四项费用合共增加了23.1亿元 , 刚好与扣非净利润下降数额相当 。
未能开启“放量模式”
2013年2月 , 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 , 6月开始“线上线下融合” , 开始“从两个公司变成一个公司” , 真正是易筋洗髓、脱胎换骨 。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 , 2013年6月8日(抢在“618”之前) , 苏宁正式宣布“线上线下同价” 。如果说一年前是在演戏 , 这次苏宁可是玩真的了 。与2012年相比 , 2013年苏宁的主营业务毛利润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 , 并逐年下滑 。
2014年 , 苏宁线上自营业务收入226亿 , 同比增幅仅为3.2% 。同期 , 京东自营业务收入达1085亿 , 同比增幅62% 。
2013年、2014年线上自营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仅为21% 。
2015年开始 , 情况才出现转机 , 苏宁线上自营业务收入先后越过400亿、600亿 。2016财年 , 苏宁线上自营收入占比达到42.2% 。
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养成 , 而且苏宁在移动端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 , 与苏宁——阿里的深度结盟有关(注:2015年8月 , 阿里投资283亿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 , 同时苏宁以140亿认购2780万阿里股票) 。
2016年报称“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坚持自营全品类商品 , 2016年实现了商品、服务方面与苏宁易购的全面打通 , 销售增长较快 , 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
张近东早就预见到零售的未来并开始电商实践 。完胜国美之后 , 苏宁“兵强马壮” , 张近东决心破釜沉舟带领苏宁“飞升” 。
因缺乏电商基因 , 苏宁线上推广慢 , 流量获取成本高 , 付出巨额代价却没能按预期开启“放量模式” 。直至2016年 , 在结盟阿里的背景下 , 线上营收占比终于突破40% 。
相比之下 , 采取“保守疗法”的国美 , 2016年营收767亿 , 其中线上自营收入107亿 , 占比14% 。
2010年以来 , 苏宁营收从755亿增至1486亿 , 增幅96.8% , 年均复合增长仅为11.9% 。特别是苏宁、国美的当家品种——视听产品(彩电、影碟)完全停滞 。
回过头来看 , 苏宁“抢了个跑” , 否则其在电商领域的建树会与国美不相上下 。总体来看 , 代价沉重的“抢跑”性价比是可以接受的 。
再议“线上线下同价”
假如门店保持高额利润 , 即便线上业务增速不甚理想 , 作为货真价实的“电商概念绩优股” , 苏宁的市值不会逊于顺丰(3000亿左右) 。
饱受争议的“线上线下同价”是造成苏宁业绩急剧下跌的根本原因 。
当年苏宁心态是:买几块钱的菜都要讨价还价 , 老百姓买家电怎会多花几百块?线下如果比线上贵 , 早晚必死 。
回过头来看 , 苏宁2013年推出“线上线下同价”有三点不妥 。
推荐阅读
- 我来分享win7系统u盘插电脑没反应的处理操作。
- 国外游戏为什么没有vip制,微软全力打造会员制游戏国度
- 奥拉星网页为什么,《奥拉星》手游15日开测
- 充电器充不进去电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充电器充不进去电
- 奥拉星为什么进不去,光影魔方动画电影营销
- 如何解决Win7/Win8.1没有KB3035583补丁无法升级Win10?
- 毕节有没有高铁票,毕节到烟台的高铁价格是多少
- 诸神方位什么用,为什么要看黄历
- 木子怎么火的,歌曲《孤勇者》为什么火
- 为什么日本足球比中国厉害 国足和日本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