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纪年的产生和发展介绍 ad公元前还是公元后的意思( 二 )
春分日对古代各个地方及文明都很重要,原因在于这一天是播种的季节,若是这一天和实际相差过远,便会影响秋季粮食的收成 。
多种因素作用之下,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便在同年召集学者和宗教人士共同开会讨论制定新的历法 。
当时大家一致同意天文学家利里奥的意见,每四百年中减掉三次闰月 。
置闰的法则改为以公元纪年为标准:被4除尽的为闰年,不能被4除尽的为平年,闰年的2月份增加一日 。

这样一来,解决了春分固定在3月21日的问题,后由于教会的推广和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陆续被世界各国所采用,这也就是现在的公历纪年 。
至于公元前后的划分现在普遍认为是基督教会为了扩大的影响力编造出来的一个传说,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
此传说为了抬高耶稣的地位,将公元元年定义为“上帝之子”耶稣降临世间的那一年开始算起 。

在十五世纪中期,又在罗马教会中的文件大量使用,直到1582年,那时的基督教皇的权力至高无上,成为欧洲大陆的绝对不容辩驳的意识形态,这种纪年方式被确定下来 。
久而久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欧洲文明得以迅速发展,公元纪年也被传至世界各地 。需要再一次说明的是这是教会的一面之词,不可全然信之 。

公元纪年对中国影响说完了公元纪年的来历,再说说公元元年对应的是我国古代哪个朝代 。
这个问题很简单,现在是公元2022年,往上倒推2021年就可以了 。
根据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国祚,经过计算可知,公元元年,即为西汉平帝时期,年号为元始元年 。
公元纪年产生于西方,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启了近代史的篇章 。一批又一批的知识份子感慨于国家的屈辱,民众的苦难,于是力主改革 。
比如康有为为了阐述变法改制的思想,就从纪年开始着手 。

他看到西方以耶稣的诞生作为纪年元年,便鹦鹉学舌般想出一个类似的法子——主张以孔子的诞生作为纪年标准 。
还有的知识分子更加激进,这类人多是革命者,和康有为这种改革者还不一样,比如在1903年的8月,国粹派的代表刘师培就主张以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纪元之始 。
康有为这类改革者的孔子纪年压根就是痴人说梦,根本就没认真实行过,只能说是空中楼阁 。
刘师培等革命者的主张倒是实行过一阵,武昌起义爆发,华夏各省新成立的革命军政府大多都采用了黄帝纪年,公元1912年在黄帝纪年中则是4969年 。但是黄帝纪年终究还是脱离实际,不久即被废除 。

新中国成立后,在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中通过决议,全面采用公元纪年 。毛主席在全国大典的开幕词中讲到: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
透漏出采用公元纪年是要和封建文化作切割,打破封建社会中的王朝年号纪年痕迹,一切向新世界迈去,向新文化看齐 。
况且前文已经说过,公元纪年的确是所有纪年方式中最为科学的一种,因此采用公元纪年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