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生产蜂王的培育技术( 二 )


3、移虫:人工育王移用的幼虫必须为1日龄之内(12~18个小时虫龄)的小幼虫 。移虫工作应在室内进行 , 气温保持在25~30℃ , 相对湿度为80~90% , 如果湿度不够 , 可往地上洒些水 。移虫有单式移虫和复式移虫两种方法 。
①单式移虫:只移1次幼虫 , 将经工蜂清理过的养王框和从母群中提出的卵虫脾拿人室内 , 用光滑而洁净的细竹签往每个人工王台基底部点人少许稀王浆 。再用移虫针将卵虫脾中12~18个小时虫龄的小幼虫轻轻沿其背部(凸面)挑出 , 移人人工王台基的底部 , 使它浮在稀王浆上 。移虫后 , 将养王框放回养王群 , 插在小幼虫脾之间哺育 。
②复式移虫:共移2次虫 , 将经过养王群哺育了1天的养王框从养王群中取出 , 用镊子将王台中已经接受的小幼虫取出来丢弃掉;重新移人1条由母本蜂王产的12~18个小时虫龄的小幼虫 , 再将养王框放回养王群 , 插在小幼虫脾之间哺育 。
4、养王群的管理:养王群1次哺育的王台以30个左右为宜 。养王群组织好移人种王幼虫后 , 第2天轻轻取出育王框检查移虫接受情况 , 其后一般不要经常开箱 , 移虫后的第10天轻轻取出育王框 , 数清王台个数 , 以便准确准备交尾群数量 。育王期间 , 若外界蜜粉源不太理想 , 每天傍晚需用糖浆和花粉进行饲喂育王群 , 直至王台封盖为止 。
5、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交尾群又称核群 , 群势很弱 , 一般只有l~2框蜂 。交尾群应于介绍王台的前l天组织就绪;在交尾箱的每个小室中 , 各放l张蜜粉脾和2张带青幼年蜂的封盖子脾.蜂数不应少于l框足蜂 。在交尾箱巢门上方的外壁上分别贴以黄、绿、蓝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纸片做标志 , 以利于处女王认巢 。交尾箱应远离大群散乱摆放 , 箱距2米以上 , 箱旁最好有树枝、石块和土堆等标志物 , 以免蜂王交尾回巢时误人它群 。在移虫后的第11天介绍王台 , 将它轻轻嵌在巢脾上 。夹在两块巢脾之间 。介绍王台时 , 应将交尾群检查一遍 , 剔除急造王台 。不要过早地介绍王台 , 否则将会延迟处女王羽化出房的时间 , 使其体质变弱 。
王台介绍到交尾群后的第2天 , 应全面检查处女王出房情况 , 将未出房的王台和瘦小的处女王淘汰掉 , 补人备用王台 。处女王出房后 , 10天之内最好不要检查交尾群 。以免影响其发育和交尾 。若天气晴好 , 又有足够数量的种用雄蜂 , 处女王出房后6~8天 , 便可完成交尾;交尾2~3天后 , 便开始产卵 。在处女王出房后儿天左右 , 全面检查一次交尾群 。观察蜂王交尾、产卵情况 。若不是因为低温、阴雨等天气因素的影响 , 则应将超过15天仍未交尾的处女王淘汰掉 。
控制自然交尾
处女王和雄蜂的交尾活动是在空中进行的 , 其婚飞有为2~5公里 , 雄蜂的婚飞半径5~7公里 , 距离12公里内的两个蜂场 , 处女王和雄蜂仍能在空中相遇交尾 。要想使处女王只和本场的种用雄蜂交尾 ,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
1、空间隔离法可在无蜂的海岛上建立交尾场 。若无条件 , 也可在只饲养中蜂的山区建立西方蜜蜂隔离交尾场 , 其隔离半径至少为12公里 , 即在半径12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饲养西方蜜蜂的蜂场 。中蜂和西蜂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 它们之间不可能交尾 , 即使交尾 , 也不可能产下后代 。空间隔离法对生产蜂场较为适宜 。
【蜜蜂生产蜂王的培育技术】2、时间隔离法早于其他蜂场培养种用雄蜂和处女王 , 使其在当地蜂场的雄蜂大量羽化出房前10天就开始交尾 。处女王的交尾活动一般在7~15天内就可以完成 , 此时当地蜂场的雄蜂大量羽化出房虽已有5天 , 但还需过1周后才能性成熟 。因此 , 其他蜂场的雄蜂不可能参与交尾活动 , 这样便达到了控制自然交尾的目的 。人工授精技术虽能更好地控制雄蜂与处女蜂王的交尾 。但我国绝大多数生产蜂场还没掌握此项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