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Web2.0与档案网站建设( 二 )



2. 社会性 。Web2.0的出现使网民的社会化活动延伸到了互联网上,推动了网络社会性的发展 。2.0时代的互联网更加像现实社会 。SNS的出现,为网民建立社会关系圈提供了便利 。每个人不仅可以建立自己的网上家园,还可以在网上拥有自己的各类圈子:朋友圈、工作圈、爱好圈,互联网不再仅仅汇集着信息,人的社会活动逐渐成为了重心之一 。

3. 开放性 。Web 2.0的技术核心是Web Service,开放Web API接口和RSS等标准的建立,使得互联网变得容易编程了 。“Web 2.0让互联网更适合于计算机”,含义也在于此 。随着互联网作为开发平台的能力逐渐增强,很多基于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程序改头换面,成为更加易用的在线服务 。基于互联网平台上开放的Web API,成熟的Web 2.0网络应用系统之间可以共享功能和资源,这是给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同时也使得这些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可以达到1.0时代无法实现的高度 。

4. 平等性 。Web 2.0中,多元化的媒体格局形成了“去中心化”态势, 网络开始回归其大众化的本质 。主流话语、精英垄断在Web 2.0时代被消解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人们在网络上获得平等的身份,以前由网站及其管理人员掌握的发言权回归到每一个普通网民手中 。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使得人人拥有网络成为可能,在网络中,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发言权 。

利用Web 2.0建设档案网站策略

借鉴Web 2.0精神,吸引公众参与档案网站建设

Web 2.0之所以成为目前网络发展的主流模式,吸引了众多的网民,它的思想适应了人的心理需求是关键 。网民在Web 2.0中得到了更大的成就感和参与感,从而保证了2.0网站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

我国部分档案机构建立了自己的档案网站,但不容回避的是:除了档案专业人员,普通公众较少访问,多数网站处于乏人问津的境地 。究其根本,一是公众对档案认识不深;二是目前的档案网站采用的Web 1.0的模式,忽略了参与性,对访问者的个性支持不够,从而导致自身缺乏吸引力 。

Web 2.0的精神在于对个性的追求,鼓励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共同营造一个家园,而不是像1.0时代那样,有突出、确定的中心,普通网民仅仅是接受者而非创造者 。Web 2.0鼓励开放和共享,一些平台的源代码是开放的 。档案网站可以借鉴这点,让访问者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开发网站的功能、提出新设计和新思想,参与到档案宣传、展示方式的设计、实施中,保证了采取的方式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Web 2.0鼓励参与和创造,让公众参与到档案网站建设中来,增加归属感,可以提高网站的吸引力和利用率 。

建立以档案为主题的博客群

档案网站的受关注度不高,一个客观原因是公众的档案意识不强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以档案为主题的博客群,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一定的普及教育和档案意识的培养 。采用博客的形式,表达方式可以非常个性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可以做到引人入胜,这一点是严肃而枯燥的介绍难以企及的 。通过博客,全国各地的档案工作者还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

利用IM建立公众与档案专业人士的对话平台

档案网站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内容外,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IM是目前互联网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服务之一,档案网站应当顺势而为,利用IM建立公众和档案专业人士的交流平台 。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档案,档案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当他们有了相关问题,寻求满意答案时,由于档案网站上的内容和表述多数都很专业、严谨,非专业人士比较费解,所以容易失望,同时也失去了普及档案基础知识的机会 。通过建立IM平台,可以让公众轻松接近档案,遇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而满意的解答,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于档案网站工作的评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