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网络协议和软件的类型和用法的趋势是:倾向于减少在局域网中的广播通信流量 。例如 , 对NetBIOS协议(一个大量使用广播的协议)的使用正日益减少 。同时 , 新的特性不断地被Novell公司吸收入NetWare 4.X 版本 , 包括NetWare 目录服务(NetWare Directory Services)和对NetWare连接状态协议(NetWare Link State Protocol)的支持 , 从而减少SAP(Service Advertising Protocol)和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的通信流 。
(3)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
具有多年网络治理经验的系统治理员可能知道广播风暴 。在一个大型网络中 , 一个高等级的广播通信流可能暂时轰炸网络的某一部分 , 造成站点失去与服务器的连接 , 于是当这些站点试图重建它们的连接时引发了更多的广播通信流 , 因此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广播风暴 。最终迅速增长的广播通信流会沉没整个网络 , 使整个网络陷入瘫痪。
路由器能很好地解决广播风暴问题 。客户机发出用来寻找服务器的广播包在路由器处被截获 。由路由器进行向前转发 。因此路由器提供了一类针对广播包的防火墙 。从而抑制了可能引发广播风暴的连锁反应 。
对广播风暴的惧怕 , 造成了局域网设计时经常以路由器为中心 。后面我们将说明以路由器为中心的网络结构 。
毫无疑问 , 在今天通过网桥互连的大型局域网中 , 广播风暴会导致十分严重的网络服务丢失问题 。然而 , 该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迄今为止仍缺乏足够重视的三个事实:
使用远程网桥通过低速专用线路连接外部网点 。这种原始的远程局域网网桥具有很少的或者没有广播包的过滤能力 。因此原本在10Mbps的以太网中占用微不足道带宽的广播通信流量可能很快轰炸64Kbps的线路 。站点间失去连接的结果很轻易引发广播风暴 。实践中往往采用路由器支持低速线路连接远程网点 , 利用路由器来防止远程线路被广播包轰炸 。
端站实现IP协议栈时的特性也轻易引发广播风暴 。在有关IP的资料中记述了许多早期实现IP协议栈的方式 , 它们都可能引发广播风暴 。如在早期的Berkeley UNIX版本中站点在收到一个错误IP的信息包会继续转发它 , 以及站点可能会对特定的广播包发出ICMP错误信息 。当前的IP实现的版本已经消除了这个问题
端站的网络接口和协议栈的糟糕的实现 。由于历史的原因 , 不足的处理能力 , 不足的缓冲内存 , 以及对协议栈的不成熟的软件实现 , 造成了对局域网中的广播通信流的过度的敏感 。若在相对较低等级的广播通信流的情况下 , 局域网的接口变得拥塞 , 则连接可能会失去 , 站点试图重建连接的努力又形成了引发广播风暴的条件 。经历了十多年的技术发展 , 局域网的接口现在能处理很高的广播流了 。可能引发广播风暴的通信流的下限也提高很多了 。
总而言之 , 今天的交换式局域网中广播风暴的风险被极大地夸大了 。假如把适度的注重点移到如何更好的配置交换式局域网上 , 那没有理由不能构建拥有数千个结点的大型局域网 , 而且仍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和可扩展性等好处 。
(4)子网间信息包的传输
大量应用的网络协议如IP和IPX以及NetBIOS等提供了一个独立于下层局域网传输的网络层寻址结构 。IP和IPX都是可寻址的协议 。也就是说它们实现了分层次的寻址方案 , 用如<网络标识号 主机标识号>来标识所有的网络主机 。NetBIOS是一个不可寻址的协议 , 因为网络主机只是简单的用一个名字标识它 , 而没有层次结构 。
网络协议的寻址结构对交换式局域网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网络地址的层次特性需要把网络主机分成许多的组 , 每组中的主机具有相同的网络标识号 。在某一组中的一个主机想和另一组中的主机进行通信的唯一办法是把信息包送往路由器 , 由路由器进行转发 。在这里 , 我们将具体地讨论寻址方案 。稍后 , 我们将讨论在这些方案的限制下进行有效工作的策略 。
推荐阅读
- 推荐书籍:《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 局域网:比较以太网堆叠与级连应用
- 你都了解吗?局域网故障的维护方法
- 交行信用卡怎样查余额
- HUB连接不当导致客户机上Internet和局域网都不正常
- 手机怎么开通刷公交卡功能 手机怎么开通刷公交卡功能的
- 解决局域网中网络邻居访问响应“慢”的问题
- 一 计算机局域网中的传输介质
- 局域网“网络协议”设置一点通
- 上 虚拟局域网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