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环网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二 )
;MSR架构在RPRMAC层之上(如图2所示) , 继续了RPR诸多的优秀特性:比如空间复用、分布式带宽治理与拥塞控制功能、COS级的业务质量 , 对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多业务支持 。电信级的保护倒换以及自动拓扑发现等等 。MSR的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
图2 MSR协议框架
①提供基于支路的自动保护倒换功能
可以提供基于支路的1 1、1:1和1:N的自动保护倒换能力 。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ms , 提供对时延敏感业务的电信级支持 。
②提供基于支路的单播和组播能力
可以灵活地进行基于支路的单播和组播配置 , 能够用于点到多点汇聚和多点到多点的各种业务模型 , 适合于带宽对称和非对称的各种应用 。
③用统一的SNMP和MIB网管
提供基于SNMP的命令行和图形化网管界面 , 可以方便地进行支路连接关系和支路属性的配置 , 可以提供配置治理、安全治理、故障治理、拓扑治理和性能治理功能 。
④提供基于支路的灵活属性配置功能
能够灵活地提供基于支路的属性配置 , 保护对支路的业务优先等级、速率控制和过滤规则的配置 , 可以根据不同的SLA提供不同的服务 。
⑤提供TDM电路仿真能力
能够提供TDM的电路仿真能力 , 可以在分组网络上实现低时延抖动TDM的电路承载 , 使网络融合成为可能 。
利用MSR组建城域网时 , 既可用于城域网的核心层或骨干环 , 提供一个大容量、高速率的城域网骨干通道 , 也可用于城域网汇聚层 , 作为多业务的汇聚设备并提供链路收敛通路 , 还可用于城域网的接入层 , 直接支持Ethernet、SDH/SONET、PDH、帧中继、DDN、DSL等业务的接入 , 甚至直接支持MSR终端设备的接入 。MSR组网除了常见的环形拓扑外 , 还可方便地根据光纤的实际路由情况构成链型拓扑 。
以太环网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从前面两种城域以太环网技术的介绍中可以看出:MSR技术是对RPR技术的增强和改进 , 在RPR基础上引入了支路识别能力 。和RPR技术相比 。MSR技术增加了基于支路的1 1、1:1和1:N的50ms以内自愈保护功能;提供基于支路的单播、组播和广播能力;提供基于支路的控制能力 , 包括优先级、速率控制和支路过滤;增加了TDM仿真功能 , 加强了对TDM业务承载能力 。MSR技术适合于宽带接入业务的汇聚和运营商新建的分组承载网络 。
OESS技术定位于城域网的接入和汇聚层 , 可以提供基于高速以太环网的用户接入和汇聚解决方案 。OESS系统对组播业务(如BTV等)的支持具有许多优势 , 可以为组播应用保护与预留专用的网络带宽 。在环形结构下 , 普通应用(如互联网访问)和组播应用(如IPTV)数据流沿不同方向传送 , 可以在最有效地保证组播应用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环路带宽的高效利用 。
以太环网方案的综合优势主要表现在快速保护倒换和组播复制两个方面 。
以太环网解决了传统数据网保护能力弱、故障恢复时间长的问题 , 理论上可以提供50ms的快速保护特性 , 同时兼容传统的以太网协议 。目前以太环网采用两种机制来实现50ms的保护功能 , 光路检测和定时在环网上发送hello协议包 , 可根据不同的拓扑和环境采用不同的机制 , 或者互为备份 。相对于RPR技术 , 技术复杂性和成本有较大的降低 。
以太环网的重要特点是采用环形拓扑结构 , 天然具有支持组播应用的优势 , 传统网络在组播分支节点的每一个下联端口上均需要进行组播流的复制 , 而以太环网则只需在整个环网上复制一次组播流 , 从而大大提高了组播数据流复制的有效性 。
推荐阅读
- Catalyst 6500系列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交换模块
- 反垃圾邮件应慎用实时黑名单技术
- 有机稻田稻糠灭草新技术
- Catalyst 3524-PWR可堆栈10/100以太网交换机
- Catalyst 3512XL,3524,3548XL可堆叠10/100和千兆比特以太网交换机
- 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详解
- 业界第一款以太网网线供电交换机
- 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属于什么类专业
- 核心交换机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
- 国际软交换技术发展现状及提供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