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常见多发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二 )


6、锈斑病
蘑菇子实体上出现锈色斑点,或者为褐色斑点,与褐斑病不同的是不产生凹陷 。
病原菌生活在土壤和不清洁水中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危害严重 。
防治方法:所喷水要使用清洁井水或河水,不能使用污水,以免水中带菌传染;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0℃以内,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出现病害后,摘除病菇,然后喷洒多菌灵等杀菌剂 。
7、菌丝体徒长
双孢蘑菇的料床覆土后,菌丝沿着土粒不断向表层生长,形成一层浓密的菌丝层,结果造成出菇推迟或很少出菇,从而降低质量和产量 。
发生原因:培养料腐熟过度,含氮量及含水量过高,容易引起气生型菌丝徒长 。棚内通风不良,温度超过22℃,空气相对湿度太高等也易造成菌丝体徒长 。
防治方法:调水不要过轻,细土喷水不要太急,要在早晚凉爽时喷水;要加强通风,控制菇棚内的温度;覆土层菌丝徒长较轻的,再覆一层薄土,较重的用刀子划破菌皮,挑掉菌块,补覆细土,喷重水,增大通风 。
8、地雷菇
子实体在土壤中生长,受到土块的压抑,菌盖上有泥土,出菇凹凸不平,降低了蘑菇质量,并影响了下一批蘑菇 。
料堆过厚,并且料中混有泥土,使幼菇在料深处形成 。覆盖的土层过厚或者含水量低,抑制了菌丝向土层的生长,从而使幼菇在料内形成,出菇凹凸不平 。菇层内空气湿度太低,出菇过早,结菇部位低 。
防治方法:播种时,不能在培养料中混入土粒,以免在料层中土粒上结菇,造成结菇部位低,而无法长出土表;覆盖用土粒不宜过大,以免幼菇生长无法顶破土粒而在土块下面生长,覆土也不要过厚,以3.5-4cm为宜;诱导出菇须及时,在菌丝生长到距土壤表面1cm时,喷水诱导出菇;结菇部位低的菇要及时采收,以免长大后变成畸形,特别是在春季,易出现地雷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