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路“小灵通”( 二 )


PHS 和 GSM 虽然同属于第 2 代移动通信技术,成本也是相当的,但 GSM 是一个广覆盖的商业模式,总成本相对较高,PHS 相比 CDMA ( 95 、 1xRTT )和 GPRS 及其承载网 GSM 而言,更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小灵通”的主要网络成本 80 %在无线设备上,配套传输线路成本约占 5 %,单计每门线回报期成本仅为¥ 50 元,即便按照全部传输线缆重建,其成本也只有 10 %左右,系统总投资回报期约为 3 年左右,是一项投资效益非常好的业务 。因此 PAS “小灵通”业务的定位具有很明确的应用范围,即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 。而在人口比较稀疏的地区,PAS 的成本则会显著增加,远高于其他移动网,尤其不如类似于 PHS 技术的 CDMA450 技术 。PAS 采用的是“时分+频分+动态分配”的微蜂窝技术,容量远比 GSM 大出 2 ~ 3 倍,且蜂窝越小,功率就越小,因而辐射就大大减低,从这个角度上讲,PAS 则是更先进、更环保的技术 。另外 PAS 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功能强大的 i — Mode 数据增值( Value Added Service )业务,包括新的定位服务和 MIMI ( Mobile Internet Mobile Information )业务等能让用户在今天就可以提前感觉 3G ( 3rd Generation )的滋味,其采用了独创的 Multi — cache 技术,当用户手机开始浏览精彩网页时,在用户终端上显示出来的 Flash 时间将会变短,同时也过滤去了平时上网时不时跳出的恼人广告页面 。PAS 的 WIWI ( Wireless Internet Wireless Information )技术是目前最快的无线拨号上网方式,其速度、图片下载等数据业务能力都大大超过了 GPRS 和 CDMA ,可以达到 128k bit / s 甚至更高,所以即便在如今 2.5G 盛行的时期,“小灵通”还是可以与其竞争,甚至取代它们成为 3G 前的新亮点 。
【漫漫长路“小灵通”】无论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运营,还是一般的 PAS 无线接入的运营,电信运营商都应当采取积极稳妥的策略来驱动市场,对中国电信来说,PAS 的市场发展理应坚持两手抓的政策,一方面是继续争取 3G 移动通信运营执照为 3 年后“小灵通”从成熟期走向衰退期做好后继 。和国外许多运营商一样,中国电信也曾经的把 3G 移动牌照看成了唯一能逆转形式、重新控制整个行业利润的救星,而一度忽视了另外两家原有的移动运营商此时此刻热衷的 2.5G 技术的真正原因 —— 在 3G 到来以前就有步骤的拓展无线数据业务并占领市场,对于用户来说从 GSM 到 2.5G 的体验远比向 3G 的进一步变化要来的明显 。对于一个企业从独有垄断到垄断性竞争再走向完全竞争,决不是恶性竞争,更不会打价格战,而是依靠新业务、新技术打质量、品牌战,这是电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另一方面是决不放弃现有“小灵通”的市场,并在现阶段要做好 PAS 的推广,避免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冷,面对刚刚兴起的 PAS 无线接入市场视而不见,错失发展良机;另一个是过热,攀比其它地区,急进地大规模驱动无线接入市场,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在某种程度上,“小灵通”市场的营销策略是无线接入市场发展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传统商业领域的市场营销概念用于电信企业,但“全员营销”并非解决用户量不足的最优化方案 。中国电信结合自身的特点,打出“沟通无限”、“打多了不头痛打久了不心痛”等人性化广告,同时在节假日、特殊活动日或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推出“试用期”、“特惠时段”、“包月使用”、“预存话费”等业务宣传,使老百姓得到最大化的受益 。PAS 的推广要区别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不同情况,像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主要解决校园网、商业区、集团客户办公区、居民小区等业务需求量比较大的一些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客户比较分散,要在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的前提下采用设置大功率自适应天线基站的办法来解决用户的覆盖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