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牛蛙的高效饲养技术( 二 )


1、蛙的人工饵料
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 , 仅靠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需要 , 一定要投喂人工饵料 。目前养蛙所采用的人工饵料主要有利用灯光引诱的昆虫;人工培养蚯蚓、蝇蛆等鲜活饵料和人工生产的配合颗粒饵料等 。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可按照蛙在不同发育阶段和大小配制不同规格粒径的饵料 , 饵料系数和成本较低 , 另外在配制时可适当添加一些药物 , 还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试验表明 , 只要从刚变态的幼蛙开始 , 即采用蚯蚓和小鱼虾等活饵料和颗粒饵料等静态饵料一起投喂 , 使静态饵料在活饵料带动下起到活化的办法 , 幼蛙是可以吃食静态饵料的 , 效果很好 , 这为集约化养殖牛蛙解决了关键问题 。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 牛蛙的吃食量随温度、蛙的大小和饵料种类不同而异 , 投饵量大致掌握在蛙总体重的5%~15%之间 。
2、饲养管理
在人工精养条件下 , 牛蛙吃食量大 , 粪便也多 , 容易污染和恶化水质 , 从而会引发疾病 , 这种现象在水泥池饲养时更为突出 。所以对水泥池要勤洗刷 , 定期更换池水并于4月中旬~10月中下旬其间 , 每15天用浓度为每升20毫克的生石灰或浓度为每升1毫克的漂白粉消毒 。当水温上升到32℃ 以上时 , 牛蛙会出现食欲减退 , 继续上升到35℃时会出现死亡现象 。这时除用爬藤植物遮阴外 , 必要时要加注温度较低的外河新水 , 要采取一切措施 , 使池内水温控制在32℃以下 , 保证蛙的正常生活和生长 。
由于蛙的密度大 , 幼蛙饲养一个阶段后 , 因为饵料投喂不匀以及个体间体质强弱的差异 , 会出现个体大小不一的现象 。牛蛙有大吃小的恶习 , 所以要及时按大小进行分池饲养 , 以提高蛙的成活率 。当规格达到25克~50克时 , 每平方米调整到60只~80只;规格达到100克时 , 每平方米调整到30只~40只;规格达到150克时 , 每平方米调整到20只~30只 。
牛蛙善于爬跳 , 所以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 , 有破损的要及时修补 , 要经常观察有无蛇、鼠等敌害 , 一经发现要及时捕杀 , 以保证蛙的安全生长 。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