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面进行建筑建造,是长期探月的需要,将来肯定能够实现,但仅就目前的研究基础来看,短期内实现还比较困难 。”于登云表示,真正实现“在月亮上盖房子”的目标,也许还需要20至30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项研究可能无法立竿见影,但目前开展跨学科交流、探讨、合作非常必要 。
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人类对未知领域的科学探索往往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灵机一动,都是突破重大科学难题需要经历的 。从长远看,尽早着手在月球表面开展建筑建造的研究工作,更好地认清其关键问题、核心困难,不断激发科研人员、青年学者的研究兴趣,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非常有必要,且意义非凡 。
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中国科学报》从研讨会上获悉,目前丁烈云团队已制备出国内首个模拟月壤真空烧结打印样品 。
他将月面建筑命名为“月壶尊”,将完成砌筑拼装建造工作的机器人命名为“中国超级泥瓦匠”,将用于月球表面原位资源3D打印的机器人命名为“月蜘蛛”……
“为关键技术起一个个可爱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意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丁烈云说 。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该团队的研究还处于模拟环境下的实验阶段,而且因为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实验模拟非常困难,还需要掌握更多模拟极端环境下的实验数据和结果,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
于登云告诉《中国科学报》,以往大家都知道月球昼夜温差很大,但对温差到底有多大缺乏精确数据 。我国探测掌握的最新数据是,月球白天最高温度在120摄氏度左右、夜晚温度大概在零下200摄氏度左右,因此月昼和月夜温差大概为300摄氏度,超过此前的估计 。如此大的温差给月面建造带来了极大挑战 。
何时能实现在月球上“盖房子”?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这需要经历一个科学家群体不断上下求索的过程,未必能在一代科学家身上实现 。但是,以跨学科交流推动各相关领域科学家凝聚共识、共同解决难题、应对各种挑战显然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
“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对于很多事关国家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科学难题而言,潜心研究的过程有时甚至比最终结果还重要 。”丁烈云说 。
【在月球上盖房子作文 中国科学家研讨在月球上盖房子】《中国科学报》 (2023-04-11 第1版 要闻) 采访人员 李思辉 通讯员 罗智霖
推荐阅读
- 网易云怎么上传自己的音乐 网易云怎么上传自己的音乐手机
- 怎么打开iPhone闪付 苹果闪付在哪里设置
- 漆黑的魅影学校装置在哪里得到
- 英雄使命飞机上拆弹是第几集
- 拼多多查看余额在哪里 拼多多怎么查看余额
- 手机wps查找功能在哪里 手机wps查找功能在哪里打开
- 在家自己如何做盐焗鸡
- zoom会议如何获得主持人权限
- 香蕉弄衣服上发黑洗不掉怎么办
- 在微信里怎么查看王者荣耀排名?查看王者荣耀排名的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