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两是多少克 一斤八两是多少克( 二 )



秦始皇和二世诏一斤铜权,重250克
秦汉时期 , 标准1斤的重量基本上在250克上下 。西汉末王莽新朝恢复古制 , 在度量衡方面也建立了一套新的度量衡系统,并监制了一批标准器 。但考古中发现,王莽新朝的1斤少于250克 , 而专家对现存王莽时所颁标准量器铜嘉量的实测,也验证了这一发现:1斤约226.7克,比先秦少了20多克 。考古中还发现一个现象 , 王莽时的权衡重量并不统一,不少出土权衡的1斤重都多于226.7克 。如甘肃定西称钩驿出土的铭文铜石权,平均每斤重249.6克 。

8两是多少克 一斤八两是多少克


为何又会有这种现象?分析认为,这是官府收实物税赋时所用的“入之以大”的衡器 。
从考古发现来看 , 从魏晋到隋,越往后1斤的重量越大,如三国时蜀汉的景耀四年铜弩机,铭文称“重三斤十二两”,实重为1475克,每斤重达393.3克 。而北朝的魏、齐两国,斤重则超过王莽新朝斤重的两倍,现存北魏铁权有的1斤为515.5克,有的则重达593克 。到北周时,1斤重比王莽时增加了3倍,相当于680克 。此即隋唐学者孔颖达《左传正义》中所谓:“魏齐斗秤 , 于古二而为一;周隋斗秤,于古三而为一 。”
8两是多少克 一斤八两是多少克


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杆秤称鸽场景
这种“长斤多两”其实比“短斤少两”更不公平 。有一种观点即称,这与官府征收租赋时加大斤重的分量以多取于民有关 。
隋唐时期标准1斤重达680克
《唐会要》:“每斤小较一两八铢一分六黍”
古代标准斤重分量最足的时期是隋唐 , 从考古发现来看,隋唐时期的标准1斤相当于680克,1两42.5克,为秦汉时的2.72倍 , 是现代市斤的1.36倍 。但在中唐以后,开始“短斤少两”了 。据《唐会要》记载 , 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唐朝廷曾进行了一次全国度量衡大检查,发现长安两市所用的秤,“每斤小较一两八铢一分六黍 。”1斤只有14.66两 , 斤重只有官颁标准的91.625%,约为623.05克 。
当然,这种短斤少两是对“卖出”而言 。与此相反的是 , “买入”则出现加大斤重的现象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穆宗李恒即位后,“两镇用兵,帑藏空虚,禁中起百尺楼,费不可胜计”,盐铁使王播对茶农进行疯狂的掠夺 , 将“天下茶,加斤至二十两” 。这也是“二十两制”的开始 。
这种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宋朝,北宋初的标准斤重为680克,到末期为640克一斤,到南宋时仅为600克一斤 。宋代斤重的变化,在市场交易中最为明显,遂有“官秤”与“市秤”的区别 。最后 官府在财政结算时也使用变轻了的“市秤” , 这种“短斤少两”逐渐被社会接受,明清时期的1斤标准重600克即是受此影响 。
8两是多少克 一斤八两是多少克


明建文元年应天府造铸铜砣
明清一斤的标准值基本上为600克 , 清末时“黄金比重法”被放弃,改用一立方纯水之重为权衡比率,即“权水轻重法”,并制作了标准器 。但现代测量发现,清末的一斤并不足600克 , 为接近值598.8克 。
用水的比重为重量标准,此概念早在汉代已有,《汉书·礼仪志》即有“权水轻重 , 水一升 , 冬重十三两”的说法 。到北宋时,这一概念被具体运用,据《宋会要》记 载,当时的乐律学家李照发明了一种“乐秤”,此秤即以“一合之水重一两,一升之水重一升(斤),一斗之水重一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