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北学子争抢的“鹅腿阿姨”哽咽发声:压力太大,不敢干活了( 二 )




“鹅腿阿姨”为何火出圈
值得探讨的是,朴实无华的“鹅腿阿姨”,究竟是凭什么抓住了学生的胃和心 。
据界面新闻报道,在许多被大众争抢的爆款中,似乎不难发现这样的特征——它们价格不高对于普通人来说消费得起 , 又有足够的特性戳中人群喜好,同时还有一定稀缺性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 从而带来话题性 。比如几年前星巴克被争抢的“猫爪杯”、优衣库的联名款UT、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甚至网红店引发人们排队的一杯奶茶或者一块蛋糕 。“越买不到就越想买”——很多人这样解释抢购的原因 。
在好奇鹅腿到底有多好吃之余 , 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的还有大学生们的各种玩梗 。比如“不是北大去不起,而是清华更有性价比 。曾经我每日叫卖你是爱答不理,如今我转移阵地你高攀不起”“美国著名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经说过,假如我军战时的粮草是阿姨的鹅腿,那么敌方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让我方兵粮寸断”……
面对鹅腿阿姨引发的高校争夺战,有人表示“现代版二桃杀三士 , 只需要一个鹅腿”;而思考阿姨如此火爆的生意时 , 不少学生感叹“读博不如卖鹅腿”“又怕阿姨过得苦,又怕阿姨开路虎”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鹅腿阿姨”的爆火是由种种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比如这几年特别强调的城市烟火气和地摊经济,就会给大家带来一种物美价廉的期待 , 爆火具有很强的必然性 。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数字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崔丽丽告诉新民周刊采访人员 , “鹅腿阿姨”现象的出圈,一方面是味道上的稀缺性获得学生追捧;另一方面 , 本质上讨论的一座城市烟火气的问题 , 对于一些流动小摊贩的管理本身导致了这种业态的稀缺性 。
据北京晚报报道,阿姨告诉采访人员,这些鹅腿都是她亲手冲洗、切配、腌制和烤制的 。固定供货商把鹅腿肉配送到家后,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开始收拾 , 一直忙到晚上天黑,两只手都被冷水泡得指关节肿大,“孩子们这么喜欢也就挺值得” 。因此,生意能火成这样,并不偶然 。
29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从“鹅腿阿姨”的爱人梁先生处了解到,夫妻俩从29日开始会暂停几天烤鹅腿生意,“这样不行,太乱了,我们也有点儿担心,现在我们正在附近找出租房,希望以后能够租一个小门面房 , 这样的话学生们也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我们 。”
编辑|卢祥勇盖源源
校对|程鹏

被清北学子争抢的“鹅腿阿姨”哽咽发声:压力太大,不敢干活了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红星新闻、北京晚报、澎湃新闻、界面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