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五 )


《傅雷家书》那一封封的书信中, 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 傅聪也体会到了父母对他深厚的关爱 。 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又有几对父母能像傅雷朱梅馥那样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教育儿子, 又有几个孩子能像傅聪那样幼时对父母言听计从?我们本就没有那样好的家庭教育, 只能更加努力学习, 丰富知识, 充实自己 。
亲情在教育、批评、赞赏中体现 。 面对父母的严厉批评, 我们要么默不作声, 要么严词拒绝 。 傅聪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批评, 是因为傅雷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 我们的父母时常将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但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总会因为这种批评而更加“讨厌”父母, 与之对抗并产生隔阂 。 而傅雷则用和朋友商量的语气, 赞赏的视角, 激励代替批评, 表扬代替斥责, 心平气和地跟儿子交流, 进而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使得傅聪对父亲给予的爱越来越容易接受, 顺利完成学业且终有所成 。
各位父母大人, 你们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 给子女寄予厚望, 作为晚辈的我们都能理解 。 问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时什么都听进去, 这一道坎不好迈 。 大人们是否也应该向傅雷学学呢?批评要适度, 不然不就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好心不就办成了坏事?
不过, 大多数的.我们也不会因批评而放弃追梦的 。
愿天下的父母们多一份理解 。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在以前, 人们不像此刻一样有电话能够方便人们来与远方的家人交流, 所以书信, 便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方式 。 谈起家书, 《傅雷家书》这本名著肯定会浮此刻脑海间......
书的第一章说了不少作为父亲对自我孩子虐待的道歉话语, 从中能够看出来父亲对孩子的浓浓爱意 。 在孩子走后, 父母也表达出了自我的不舍之情, 是啊, 那毕竟是自我的骨肉啊, 谁能舍得呢!在除夕夜, 也仅有深深的思念 。 大人总是比孩子要有经历的, 于是自我便能够告诉孩子各种关于学习的方法, 帮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 当在深夜, 也不能挡住一个父亲对儿子诉说的心境, 为孩子成熟而开心, 与孩子讨论自我的工作......这些不都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吗在这些家书中, 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这足以体现对远在他乡的孩子的关爱 。 每每当孩子来信, 父母总是会上扬嘴角, 热泪盈眶的读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书 。 天下父母心 。
想想自我在家里的表现, 对父母的话语有多少厌烦与气恼, 总觉得自我长大了, 不用他们管了, 可他们却还是喋喋不休地唠叨 。 其实这都是父母的爱, 只是我们此刻还小, 不能明白透彻 。 如果我们像傅聪一样离开家里, 或许就会懂得父母了 。 我们平常对家人总是不满, 总是挑剔, 却从不曾注意他们渐渐白去的两鬓, 那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 。 家书的资料并没有局限在关心儿子身上, 更多的是与孩子讨论自我的生活、工作、诗人和音乐家, 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那些经验及教育道理 。 请记住, 父母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 。
请从此刻开始, 对父母好点, 理解他们的所有苦心 。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是充满着父母之爱的教子名篇 。 他们苦心教导, 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 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教育他们先做人, 后成家, 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
傅雷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 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 研究精深 。 一封封家书, 短不过上百字, 长则有上千字, 没有许多优美华丽的语言, 也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 只有用自身经历化为简单而又朴素的建议和忠告, 为儿子摆正人生的旗杆, 无怨无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