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实习自我总结( 四 )


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 。 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 。 ”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 。 从这几天的实践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 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 。 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 。 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
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生,但是我有着真心求学的态度 。 在十多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而作为见习生,要做到:待人真诚,学会微笑;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 再过三年我将真正走进医院实习,这次的经历为我以后的学习提供了经验 。
以上就是我两周的医院实地学习实践的体会 。 通过实践,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 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圆我的医学之梦而奋斗下去 。
医生实习自我总结5 这个学期,我们到xx医院见习了一个学期,都受益颇多,现将实习情况做一自我总结:
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望、闻、问、切”,知道了如何“理、法、方、药” 。 尽管只是肤浅的认识,但毕竟是入门了 。 现在,一个不太复杂病情的病人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不再手足无措,懂得从哪里着手,诊断处方 。
首先,中医被人们认为最神奇也最考验医生技术的就是把脉了 。 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跟随老师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脉象,把抽象的理论现实化 。 并且我们还懂得了要把我们得出的脉象与病证相结合,分析各种脉象出现的原因,考虑药物的应用 。 当然,我们都只是粗劣的认识这些基本的几种 。 很多脉象根本就无法感受出来,比如濡脉,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这发面的体验 。
药量的运用是一大学问,我们挨了不少批评,主要就在于不善于从病情分析,考虑整个药方的药量,病有多重,得用多大的量;寒热虚实,方该便温还是清,或补或消 。 还有我们甚至不知道很多药物的性状,把质轻的药开得很大量,把质重的药量开得很小量,惹了很多笑话 。 通过见习,我们掌握了不少药量的运用方法,也懂得了要深入了解药物还要进入药方,真正的认识到药物的性质 。
而且见习期间,同学们大都捧着方剂和中药书在开方,实际上这是一个复习的过程 。 我们巩固了方药知识,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这是很一大收获 。 所以我觉得以后的见习中,更应该及时复习运用到的知识,真正的吃透这些知识 。
二、认识了几套不同的中医思维体系
我们早就知道了同一病人不同的医生可以开出不同却同样有效的方,但通过见习,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精湛 。
就拿xx老师和xx老师来说,同是我们中医系德高望重的老师,医术和疗效是肯定的 。 面对同样的舌苔厚腻,脾虚湿困,xx老师可能认为不用生熟地党参健脾,湿就会源源不断的化生;而xx老师则可能认为滋补会助长湿邪,而且湿太重根本无法补 。 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揣摩,形成一套自己的见解 。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大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吴老师对脾胃系疾病很有一套办法,xx老师在妇科疾病是专家,xx老师对肿瘤的治疗有较多认识,朱老师擅长运用经方 。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老师,有侧重的学习,了解各领域的用药偏重,掌握不同病症的用药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