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因为无力挽救亲人性命而从医( 二 )


李杲二十岁时,母亲王氏患病卧床不起,后因众医杂治而死,李杲痛悔自己不懂医而痛失生母,于是立志学医 。当时易水的张元素是燕赵一带的名医,李杲求医心切,不惜离乡四百余里,捐千金拜其为师 。
凭着他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李杲“尽得其学,益加阐发”,名声超出老师,成为一代医家大宗 。病人来看病,他总是先诊脉,辨明脉象,而后进行诊断,告诉病人他们患得是什么症,然后从医经里引出经文,加以分析对照 。

金元四大家:因为无力挽救亲人性命而从医


证明自己的诊断与医经的论述完全一致,直到把病人说得心服口服了,才拿起笔处方 。经过多年临证,李杲的医技日益精湛,各科疾病均能诊治,当时的人都把他当作神医来看待 。
4、朱震亨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 。
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
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
【金元四大家:因为无力挽救亲人性命而从医】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