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该“买房”还是“卖房”?任正非、董明珠、马云看法相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2年住房市场将面临着什么样的变局?
业内人士通常给出的判断依据为“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 ”这句话最初是学者任泽平提出的 , 现如今被广泛用于预判未来房市走向的基本依据 。
1、短期而言 , 房地产的信贷关系正表现出“持续收紧”的态势 。
2020年至2021年央行连续2次提出了“3+2”房贷收紧策略 , 一方面对房企设置“三道红线” , 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设置“双上限” , 在楼市“3+2”融资紧箍咒下 , 房地产可谓举步维艰 。
很多人说 , 随着恒大触雷事情的出现 , 高层已经开始扭转了对房地产信贷的方向 , 从原来的“紧缩”转变到了“宽松” , 尤其是随着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2万亿货币和LPR下滑出现之后 , 这种信贷宽松化的信号越来越明显 。 不过 , 指闻君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 新华社和央行在评价恒大事件的时候 , 这样说的“恒大事情只是个别房企经营不善导致 , 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其他企业运行稳健 。 ”言外之意是 , 恒大属于
2、中期而言 , 土地收入开始呈现出收缩的趋势 。
根据《时代财经》在2022年1月5日发布的文章显示 , 随着2021年土地拍卖规则的大改革 , 整个楼市的土拍市场也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 。 22个城市集中供地、组织出让活动 , 全年发布的公告不得高于3次 。
在集中供地的新规则下 , 房企们就显得有些“慌乱”了 , 一方面土地筛选时间更加匆忙 , 另一方面需要的资金更加集中 。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 2021年 , TOP100的房企总拿地金额达到25377亿元 , 同比下降21.5% 。 在这些排名靠前的房企中 , 拿地总额占到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比例的45.1% , 同比下滑8.9个百分点 。
另外 , 数据显示 , 21年全年 , 全国300城的土地出让20.2亿平方米 , 同比下滑17.1%;出让总金额为56199亿元 , 下滑了9个百分点 。 这其实是2015年之后的第一次出现下滑情况 , 中指院根据历年的数据对比发现 , 2015年至2020年 , 土地出让金基本都处于步步高升的走势 , 然而2020年59827亿元冲高之后 , 2021年却只有56199亿元 。
可以看到 , 土地遇冷的迹象很明显了 。
3、长期而言 , 人口似乎正在发生转折 。
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这份报告中指出 , 我国的人口今后可能缓慢下行 , 到2100年前后 , 中国人口总量只有10亿人 。 其实 , 联合国的这份报告的预测数据也有现实的依据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 人们对于生娃的意愿度也开始大幅下滑 。 2020年全年新生儿人口只有1200万人 , 人口学家表示 ,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 , 不出5年 , 我国的年新生儿或降低至1000万人以内 , 面对14亿总人口的数量 , 1000万人的生育数量可谓“稀少” 。
而我们知道 , 人口的庞大数量是任何产业和行业发展运行的基础 , 也是消费得以提升的根基 , 房地产同样如此 , 随着总人口数增长趋缓 , 一个新的变化接踵而至 , 那就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开始呈现出倒金字塔的形状 。 60岁以上的老年人2.6亿人 , 占比增长至18% , 青壮年人口数量和青少年数量开始减少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年轻人比例减少的情况下 , 未来谁接手买房?
推荐阅读
- 春节|如果能重来,阳台一定“9不装”,并非迷信,是过来人的经验教训
- 阿里巴巴|宝龙地产“期望”过高 未达销售目标
- 贷款|5月起,“2道铁令”,今后这1种买房方式再也行不通了
- 住宅|现在买房,选“高层”还是“低层”好专家20年后差别很大
- 集体经济|征拆赔款找,查了才知有这么“多”…
- 宝龙地产|银行大厦几十层高,能“物尽其用”吗?各个楼层都是干啥的?
- |“最惨购房者”相关话题登热搜榜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房贷|“重启”拆迁?这2类房子或全拆重建,两类人受到影响
- 购房置业|上海女子拍下对楼住户家无敌露台,超大空间网友酸了:买房送操场
- 床头柜|95后姑娘的“穷装”卧室火了,环保又精致,软装的力量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