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后宫坐落在青岛市太平路19号,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始建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1996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于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天后宫现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前后两进院落 。其有正殿、配殿、前后两厢、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共计殿宇16栋80余间,是一处典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 。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其它建筑物均为清水墙、小灰瓦,且经苏州式彩绘点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在整个青岛地区的古代建筑中,它的建筑艺术和彩绘艺术都是首屈一指的 。
天后宫历史悠久,同时也命途多舛 。1897年,德国占领胶澳后,将天后宫周边划为“欧美人杂居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与此同时,德国总督想把天后宫拆除,但在青岛民众地强烈抵制下,德国总督迫于压力,决定将天后宫迁于中国人居住区——鲍岛区 。不过,这件事随着日本人取代德国人占领青岛,不了了之 。就这样,天后宫得以保住了自己在前海沿儿的老位置 。
进入后天宫正门,就是天后宫的大戏楼 。大戏楼为两层楼阁,金碧辉煌,门前一把大旗杆和两只大石狮和五彩缤纷的立面装,体现了青岛天后宫的气派 。这座戏楼内装饰有文房四宝、希世古懂、各种用具等 。
过戏楼,左右两边为传统的寺庙建筑钟楼和鼓楼 。古代以敲钟击鼓作为日常的报时方式,所以有“晨钟暮鼓”之说 。在古代的寺院或者城市中心经常设有钟楼和鼓楼,遥遥相对 。
天后宫内,古木成荫,绿草茂盛,是典型庙宇与园林风格的有机结合 。
有石碑记载了重修天后宫的情景 。
进入宫内,有一方大鼎,人称“福鼎” 。当游客进入天后宫时,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个粘贴,据说如果把它贴在左腿(大鼎)上,就会发财 。若是贴在右腿(大鼎)上,就会平安 。
在看这条青龙时,刚好遇上一个旅游团,听导游念叨着:先摸青龙头,万事好开头,后摸青龙尾,万事不后悔,再摸青龙爪,可以抓好运 。
山门 。门匾“神明默佑”,双重含义,有天后林默娘保佑的意思 。
与山门对应的是青岛天后宫正殿,正殿内供奉天后——妈祖 。门匾“慈云常护”由青岛书法家孟庆泰书 。人们在殿前的炉内点燃祈愿灯,到天后娘娘的主殿祭拜 。
天后即是妈祖,又称天妃、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
推荐阅读
- 青岛属于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
- 参观广东省博物馆800字作文
- 参观长沙博物馆500字作文
- 富春山居图在浙江博物馆哪个馆
- 参观省博物馆500字作文
- 南京体育馆,南京体育场馆、博物馆为恢复开放做足工作
- 参观海盐博物馆450字作文
- 金色的鱼钩在哪个博物馆
- 中秋节主要民俗 中秋节的习俗
- 贵州布依族六月六的民风民俗 贵州布依族六月六是什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