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散文,请欣赏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散文


诗人的散文,请欣赏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散文


【作者简介】
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 。福建福州人 。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 。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
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
【作品选读】
诗人的散文,请欣赏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散文


寒食帖
假日无事,便取苏轼的《寒食帖》来看 。这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贬到黄州所写的诗稿 。字迹看来颠倒随意,大小不一,似乎粗拙而不经意;但是,精于书法的人都看得出,那欹侧顿挫中有妩媚宛转,收放自如,化规矩于无形,是传世苏书中最好的一件 。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感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诗意苦涩,是遭大难后的心灰意冷,书法却稚拙天真,猛一看,仿佛有点像初学书的孩子所为,一洗甜熟灵巧的刻画之美,而以拙涩的面目出现 。饱经生死忧患,四十六岁的苏轼,忽然从美的刻意坚持中了悟通达了——原来艺术上的刻意经营造作,只是为了有一日,在生死的分际上可以一起勘破,了无牵挂;而艺术之美的极境,竟是纷华剥蚀净尽以后,那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
苏轼一生多次遭迁谪流放,以后的流放,都比黄州更苦,远至瘴蛮的岭南、海南岛 。黄州的贬斥,只是这一生流放的诗人之旅的起程而已,对苏轼而言,却有着不凡的意义 。
黄州的被贬,肇因于小人的诬陷,发动文字狱,以苏轼诗文对朝政、皇帝多所嘲讽,要置他一个“谤讪君上”的死罪 。苏轼自元丰二年七月在湖州被捕,押解入京,经过四个多月的囚禁勘问,诗文逐字逐句加以究诘,牵连附会,威吓诟辱交加,这名满天下的诗人,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以为所欠惟有一死 。在狱中密托狱卒带《绝命诗》给兄弟苏辙,其中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这样惋恻动人的句子 。
这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在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 。贬谪到黄州的苏轼,死而后生,他一生最好的诗文、书法皆完成于此时 。初到黄州便写了那首有名的《卜算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那甫定的惊魂,犹带着不可言说的伤痛,但是,“拣尽寒枝不肯栖”,这生命,在威吓侮辱之中,犹不可妥协,犹有所坚持,可以怀抱磊落,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 。
黄州在大江岸边,苏轼有罪被责不能签署公事,他倒落得自在,日日除草种麦,畜养牛羊,把一片荒地开垦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东坡” 。有名的《江城子》写于此时:“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是在狭小的争执上看到了生命无谓的浪费,而真正人类的文明,如大江东去,何尝止息?苏轼听江声不断,原来这里也曾有过战争,有过英雄与美人,有过智谋机巧,也有过情爱的缱绻……真是江山如画啊,这饱历忧患的苏东坡,在诟辱之后,没有酸腐的自怨自艾,没有做态的自怜,没有了不平与牢骚,在历史的大江之边,他高声唱出了惊动千古的歌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年四十七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