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惩罚过程中的3个不可以


孩子犯了错,惩罚过程中的3个不可以



【孩子犯了错,惩罚过程中的3个不可以】孩子犯了错 , 适当的惩罚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 面对孩子犯了错 , 已经接受惩罚后 , 或者正在接受惩罚的时候 , 父母一定要管住嘴 。 孩子在惩罚角中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 , 不是用来挨训、挨批的 , 如果父母还是会唠叨不休、训斥不停 , 这就让惩罚角失去了它的教育意义 。
尤其是下面这些话
一定不要当着孩子面说
不可以讽刺、挖苦孩子
惩罚归惩罚 , 不要讽刺挖苦孩子 , 说贬低孩子的话 , 比如“比猪还笨” , 或再训孩子的时候带脏话 , 这不仅教会了孩子可以“恶语中伤”他人 , 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 , 并改正错误 , 但有时却成了家长自己宣泄愤怒情绪的出口 , 这就本末倒置了 。
彼此能看到 , 是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 , 同时也让孩子有“并不是被爸爸妈妈抛弃”的感觉 , 同时避免了了孩子被独自关在一个空间里会害怕 , 或者自己玩起来、睡着了的无效惩罚 。
不可以无休止的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 , 还时不时地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 , 为了免受皮肉之苦 , 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 , 其实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 , 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 。
家长的唠叨 , 会令孩子分不清主次 , 不知道该听哪一句 。 越小的孩子 , 对一长串话通常是听不懂的 , 更别提家长连珠炮似的一整段话了 。
经常唠叨 , 会导致孩子“失聪” , 并不是真的听不见声音 , 而是对家长的话“0反应” , 选择性屏蔽 , 无动于衷 , 使沟通失去效果 。
不可以总翻旧账
很多家长在训教孩子时 , 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 , 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 ,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全都重新数落一般 , 甚至最后都忘记了这次是因为什么教训孩子 。
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
自己已经被家长说得一无是处 , 没有一点优点被父母看到 , 感觉自己是失败的、不被喜欢的 , 直至对改错失去了信心 , 也就破罐破摔了 。 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