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窝里横出门就怂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窝里横出门就怂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窝里横出门就怂了?孩子窝里横出门就怂这样的是否为正常现象呢?造成孩子窝里横出门就怂的原因是什么?
闺蜜最近快要急死了 。 孩子最近非常不听话, 在家动不动就打人, 一点不满意就坐地上耍赖打滚, 拉都拉不起来 。
昨天带着他在楼下玩滑滑梯, 孩子却老躲在角落里 。 当妈的急了, 用手推着儿子, 鼓励他跟大伙玩:“儿子, 快爬 。 儿子, 快滑 。 儿子, 让开一点, 给哥哥过 。 ”可是, 小家伙却愣在那里 。 别人推他也不动, 叫他让开也不走……
老母亲忧心忡忡:“哎, 这是咋回事啊?这小子在家可牛得很, 连我都敢打, 出来怎么跟个sha子似的?”
很多家长似乎都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 孩子在家上蹿下跳, 大闹天宫;出到外面, 却像个霜打的茄子, 蔫了吧唧的 。
在家像头霸王龙, 出门好似鼻涕虫, 孩子这是怎么了?
窝里横, 是因为无条件信任
即便是还不会说囫囵话的宝宝, 也能非常敏锐地觉察到家中每一个人的脾气和情绪 。
2岁不到的萱萱最喜欢吃糖, 但是妈妈不给, 她就闹, 出去逛街, 每次看到糖就吵着要 。
而奶奶特别疼爱萱萱, 每次到奶奶家, 萱萱总是千方百计要糖吃 。 妈妈阻止不了, 心里却暗暗生气, 有时候还跟孩子的奶奶吵起来 。
有一次, 妈妈看到孩子坐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地吃糖, 生气地夺过孩子手里的糖 。 孩子愣了几秒, 哇哇地大哭起来 。 然而并没有和妈妈抢糖, 径直跑去厨房, 拉着奶奶的手, 一边哭一边指着妈妈手里的糖 。
孩子知道妈妈不会给她, 想通过奶奶“搞定”妈妈 。
后来妈妈想想, 其实这也是奶奶对孩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自己小时候不也曾偷偷地跑进外婆房间要糖吃吗?偶尔去奶奶家吃一次, 不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
终于和奶奶统一了阵线, 只给孩子买小包装的, 一次只给一袋 。
这样, 平时孩子和妈妈在一起, 也不会吵着要糖吃, 去奶奶家就有糖吃, 孩子欢欢喜喜地去, 欢欢喜喜地走, 一家人其乐融融, 皆大欢喜 。
跟奶奶、妈妈的相处模式不同, 说明孩子已经能初步形成与不同的人之间的相处技巧 。
帕蒂·惠芙勒在《倾听孩子》一书中说, 孩子喜欢在家里表达全部情感, 是因为在家里他能被倾听和理解 。
如果父母一味地只看到孩子的横, 而不去倾听孩子的真实需求, 不和亲人沟通一致的解决方案, 孩子只会更加蛮横不讲理 。 一味地强调规则, 反而无法统一教育原则, 孩子发现通过大人们争吵, 最终总是自己胜利, 他就会用争吵的方式去赢得胜利 。
在家庭这个关系场, 统一一致的教育方针, 能使孩子逐渐从要挟、逼迫的行为模式转变成讲道理、守原则, 也就不必“窝里横”了 。
【为什么有的孩子窝里横出门就怂了?】在外怂, 说明会控制情绪了
在3岁之前, 孩子和父母亲戚之间的互动, 是孩子最初最重要的社交活动 。 而在3岁之后, 和同伴的交往, 就会逐渐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 。
3-6岁, 是孩子的人际关系敏感期 。
孩子从家人那里, 总是比较容易满足自己 。 但是到外面的世界, 就没有在家里简单了 。 面对外界的陌生环境, 孩子的内心是其实既充满好奇和又有些许胆怯的 。
家长的智慧与爱, 能帮孩子克服交往初期的尴尬, 助孩子大胆地往前走, 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周期 。
在《二胎时代》里, 曹颖的儿子王子见到新来的妹妹, 害羞得不会说话, 而妹妹却大方地做起了自我介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