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 , 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 , 所以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 , 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据为己有 。 他们的“抢”是没有任何恶意的 , 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
妈妈可以利用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 , 培养宝宝的一些规矩 。
1、征询别人的意见
当宝宝去别人家 , 对别人家的食品、玩具等有占有欲望的的时候 , 妈妈可以叫宝宝先征询一下别人的意见 。 比如:“你问问爱意 , 可以给你吃吗?”或“你问问哥哥 , 玩具可以借你玩一会吗?”
妈妈这样引导宝宝 , 就是要宝宝懂得在交往中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 要让孩子确切知道应该怎么做 。
当孩子的行为表现有进步的时候 , 父母一定要及时肯定 , 以此强化他的表现 。 比如 , 当孩子不直接抢而是会试探地问下是否可以借玩具玩的时候 , 父母对于孩子的表现要给予及时表扬 。
2、教孩子学会分享
2岁左右的孩子 , 常常不情愿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 , 这是正常心理 。 当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个玩具时(特别是他正在玩的玩具) , 父母不应强制他“礼让”给别人 。
父母应该引导他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 , 从中再想一些可以让他们分享玩具的玩法 。 比如:一辆小汽车 , 两个小朋友轮流开;一辆三轮车 , 一个骑 , 一个推 。 以此来达到分享的目的 。
另外 , 父母在平时也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
3、孩子被别人抢时 , 父母不要“扮大方”
当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时 , 父母不要强行把玩具从自己孩子手中抢过 , 来去满足别的孩子 。 因为时间长了 , 孩子就会形成思维定式 , 致使其变得越来越懦弱 , 渐渐地就会形成优柔寡断、不敢反抗、不会拒绝的性格 。
因此 , 在这种情况下 , 父母应该做孩子的保护者 , 甚至被抢走的玩具也要帮孩子要回来 ,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呵护 。
同时 , 父母也要和别的孩子讲清楚 , 要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经过别人的同意 , 要有礼貌地请求 , 而不是硬抢 。 这样 , 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孩子 , 同时还能让两个孩子明白 , 抢玩具的做法是不对的 。
推荐阅读
- 四岁孩子发育迟缓的表现
- 五岁孩子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 孩子难管,规矩太多又约束了天性,该宽还是严呢?
- 别让你的大吼大叫,毁了孩子一生!
- 如果孩子有这3个特征,智商一般都很高!
- 教育孩子,这些“弯”路一定要走!
- 引起孩子恐惧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 恐惧心理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 这些哄孩子的招数别再用了,会毁了孩子!
- 一上学就难受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