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不能责怪孩子蛮不讲理,或许是我们家庭内部有人喜欢跟他进行“交换”,而他,也早早地学会了这套规则,运用自如 。
3破坏孩子的内部动机
通常意义上而言,内部动机指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有兴趣而产生的动机,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 。 内部动机较强的人,在一件事情上会具有更强的主动性,获得更多的愉悦感 。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影片中父母为了促进大宝跟二宝的关系,让已经上初中的大宝跟妹妹玩耍,推出了“每次陪妹妹玩十分钟就奖励十分钟ipad时间”的制度 。
一开始,大宝积极地陪妹妹,十分钟,二十分钟,一点点换取玩ipad的时间,然而,时间长了,她开始从心底里觉得陪妹妹只是为了获得电子产品时间而不得已做的事情 。
当她对电子产品的时间渴求越来越多,而陪妹妹这项任务就让她越来越反感 。
其实爸爸妈妈没有明白一点:陪妹妹是不需要奖励的,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然而,这项制度硬生生把她自发的想陪妹妹的动机压下去了 。
这一点在学习上也体现的很明显,当交换或者奖励被滥用的时候,学习主体会丧失掉学习的享受感 。
父母要守住底线
1帮孩子树立责任意识
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期待,孩子不写作业,不要表现得比他们还急,让孩子明白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可以不写,结果就是被老师批评或者早上匆匆忙忙补,最终还是要为自己不写作业的行为负责 。
父母要给孩子讲清楚事情的后果,比如不按时吃饭就要挨饿、不按时睡觉第二天就会困等 。
当孩子逐渐知道了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不听父母话后来吃亏的是自己,孩子就会树立起个人责任意识,不再和父母讲条件 。
2家长要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
是不是自己为了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完成一种任务、达到一个目的,就给孩子提出一个交换条件”,如“好好学习、做作业,就奖励5元钱”等 。 如此,反反复复,时间一长孩子也就逐渐学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当他们要达到一定目的的时候,也会对家长提出“交换条件” 。 而家长对孩子的每一次妥协或满足,都会强化孩子的”条件意识” 。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先守住底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让孩子在“无条件”状态下去学习、做事 。 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于这种状态,该干什么干什么,而不是附加条件 。
3家长要讲明道理,激发内在动机
有的家长不好好思考孩子学习、做事的意义和道理 。 总觉得给点小的“刺激”便会引起孩子的反应,这可能会暂时起作用,但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 因为心理学上有个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问题 。
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交换条件和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造成了不给条件、不满足自己,就不做的局面 。 于是家长让他们学习、做事,他就要向家长提条件,造成了家长的被动局面 。
因此,家长应讲清学习、做事的意义和相关的道理,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做事的感情和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这种来自内部的动机会持续推动他们的学习、练琴及做别的事情 。
孩子小的时候,有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刺激,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知识的不断增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家长在精神上的鼓励可能就显得更为重要 。
推荐阅读
- 四岁孩子发育迟缓的表现
- 孩子总会觉得别人家的都是好的,这是为什么?
- 五岁孩子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 孩子难管,规矩太多又约束了天性,该宽还是严呢?
- 别让你的大吼大叫,毁了孩子一生!
- 如果孩子有这3个特征,智商一般都很高!
- 教育孩子,这些“弯”路一定要走!
- 引起孩子恐惧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 恐惧心理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 这些哄孩子的招数别再用了,会毁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