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教孩子 , 催促吼叫、心力交瘁?父母别错位当孩子的 “老师” 。 上周末送孩子去上绘画课 , 等待的时候 , 听到两个妈妈在聊天 。
——你就是英语老师 , 为什么不自己教孩子英语 , 还送辅导班?
——我试过 , 可孩子根本不听啊 。 父母教和老师上课 , 她完全是两种状态……
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念头 , 自己好歹也是大学毕业 , 甚至硕士博士 , 教小学生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嘛 。 但是 , 想象很美好 , 现实往往很骨感 。
因为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 , 完全是两种状态:你让他好好坐 , 他跟你嬉皮笑脸;你提醒他认真听讲 , 他哈欠连天;你要求他做个作业 , 他敷衍到让你怀疑人生 。
要求孩子一秒切换到“学习”状态的代价 , 更是可以让人瞬间血压飙升 。 催促、吼叫、唠叨 , 甚至讨价还价 , 让孩子学点东西简直让人心塞 。 所以 , 不少父母在努力过后 , 最终都放弃了自己教学的念头 。
事实上 , 父母就不该错位 , 试图当孩子的“老师”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但此“老师”非彼“老师”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父母的作用当然是不容小觑的 。 但是这里所说的“老师” , 指的是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 而不是学校里教孩子课业的“老师” 。
比如:父母遵守交通规则 , 孩子自然也会遵守;父母爱护公共卫生 , 孩子也会同样要求自己;父母自信谦卑 , 孩子不可能蛮横无理 , 等等 。
这是父母榜样的力量 , 而不是老师的职责 。 同样 , 老师的职责是答疑解惑、教孩子知识 , 父母也不需要越俎代庖 。 因为 , 孩子可以少一个老师 , 但是不能没有父母 。
黄磊的女儿多多 , 从小就跟着爸爸妈妈进出剧组 。 耳濡目染之下 , 去年 , 岁的她终于站上了话剧舞台 , 完成了她两岁时的梦想 。
这是“教育”的结果吗?绝对不是 , 而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力 。
孩子天生对父母就有种崇拜的心理 , 尤其是2-6岁之间 。 他们觉得父母几乎无所不能 , 所以很希望能像他们一样 。 最外在的表现 , 就是喜欢穿大人的衣服和鞋子 , 把自己装扮成“爸爸”或“妈妈” 。
这个时候 , 父母说的大道理 , 他们未必能听进去 , 但是父母的言行举止 , 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 。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学好英语 , 不妨自己先学好了 , 然后每天用英文和孩子对话;父母希望孩子爱上画画 , 不妨自己经常在孩子面前涂鸦 , 让他也对色彩着迷 , 继而爱上画画……
父母应该做好自己“身教”的部分 , 而不是用另一种身份去“言传” 。 因为 , 一旦错位 , 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
父母当“课业老师”的危害
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放松
当家变成了“学校” , 孩子每天面对的都是学习上的压力 , 孩子自然就得不到应有的放松 。
有一个13岁的男孩离家出走了 , 在出走书上 , 他说自己活得太累了 , 不想回家 。 男孩的妈妈一度崩溃 , 说自己错了 , 以后再也不逼孩子学习 , 也不会打骂他了 , 只求孩子能够平安回来 。
我们一直认为孩子的世界里不存在“累”这个词 , 因为我们觉得 , 成人才有生活的压力 , 而孩子只不过是被要求好好学习 , 有什么好累的 。
但是 , 当本该庇护孩子的港湾 , 都成了孩子不能放松的地方时 , 孩子的安全感也就崩塌了 。
推荐阅读
- 父母最伤孩子的几句话
- 怎么教孩子轻松识字
- 孩子青春期问题有哪些表现形式
- 孩子的压力来自于哪些方面
- 孩子最不喜欢听父母说哪些话
-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心理需求
- 父母要拒绝对孩子做哪些行为
- 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行为有哪些
- 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最有价值
- 父母给孩子过重的情感负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