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定要一切为孩子着想吗


父母一定要一切为孩子着想吗



把“一切为了孩子”当做绝对的教育理念 , 家庭教育中 , 很多家长的重心放错了地方 , 别不信 , 孩子的“感受”永远排在第一位 。
这是错误和非常不科学的教育观念 。
北京四中校长说过: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 , 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 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 , 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
科学且健康的家庭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尊老爱幼 , 老人排在最高 , 尊老敬老 。
其次是父母 , 父母在中间决定整个家庭建筑 。
爱幼 , 爱护孩子 , 教育孩子 。
如果一个家庭让孩子的地位高于一切 , 那一定是不幸的 。
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 , 变得自私冷漠
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 一对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后 , 妈妈决定辞掉自己的工作专心照顾孩子 , 而爸爸继续赚钱养家 。 妈妈在辞掉工作后 , 孩子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妈妈都手把手的面面俱到 , 几乎24小时不分离 , 就这么一直从幼年陪到孩子上学 。
当孩子上学后 , 不再是时时刻刻和妈妈待在一起 , 于是妈妈整个生活便立刻失去了重心 , 孩子在外面交了新的朋友 , 学到了新事物都让妈妈觉得自己不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 , 于是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 , 可以说她的生活除了孩子 , 已经完全没有别的了 。
孩子一天天长大 , 终于有一天学会顶撞她了 。
当她再一次对孩子早晨上学时定时的嘘寒问暖时 , 孩子对她说:“你烦不烦啊!”说完摔门就走了 , 她觉得孩子孩子只是心情不好 , 没有放在心上 , 可是后来她发现 , 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
孩子写作业时 , 她进去询问完成情况都会被赶出来 , “不要打扰我行不行?”面对孩子不耐烦的脸她只好出去 。 当孩子在学校犯错被叫家长 , 她被老师上了一堂教育课后回家找孩子谈心 , 只得到孩子一句:“不关你的事 , 家里的钱都是爸爸赚的 , 你有什么资格管我?”
她当下就像被雷击中似的 , 立刻清醒了 。
原来这么多年无微不至的陪伴和关心换来的不是孩子的感恩 , 而是看不起 。 甚至不如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爸爸 , 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是最低的 。
这个家庭就是妈妈把孩子的地位放的太高了 , 完全高于自己 , 才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 , 对妈妈说什么过分的话都会被原谅 , 反正妈妈明天还是会对自己无所顾忌的好 。
孩子对妈妈自私又冷漠 , 这个家庭俨然已经是非常畸形的 。
赵薇跟在中餐厅里遇到过一个母亲 , 那个母亲说她的孩子都不愿意陪她出来玩 , 自己的家庭地位最低 。 赵薇对这个妈妈说:“你不能让一个儿子在家里觉得自己地位最高 , 将来等你老了 , 他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 。 ”
家长在教育孩子中 , 经常容易犯的错
-1- 父母包办
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大包大揽 , 含在嘴里怕化了 , 拿在手里怕摔了 ,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让孩子做 。
孩子三、四岁还要喂饭 , 五、六岁还衣来伸手 , 七、八岁还没有帮妈妈做家务的意识、九、十岁还要父母给背书包 。 这样养出来的的孩子注定没有同理心 , 不懂得心疼父母 , 勤劳、能干、上进的品质从小就在孩子身上丢失 。
-2- 轻易满足
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什么 , 苦了家长自己也不能苦孩子 , 这是家长的一贯宗旨 。
5岁的时候想要很多不用的娃娃 , 就买给他;
10岁的时候想要昂贵的机器人 , 买买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