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是大家每天都在吃的 , 一天三餐中 , 只要炒菜就会用的到 , 使用什么样的油对身体好呢?哪种油更适合大家呢?健康的生活 , 需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 , 良好的饮食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需求 , 还能给人们一个健康的人生 。 对于食用油的选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和一起看看吧 。
正确使用食用油 健康生活的开始
误区1:高温炒菜
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 , 习惯于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 , 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 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 , 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 建议先把锅烧热 , 再倒油 , 这时就可以炒菜了 , 不用等到油冒烟 。
误区2:不吃植物性食用油 , 或者不吃动物油
如果没有油 , 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的缺乏 , 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 , 影响人体的健康 。 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 , 不吃动物油 , 也是不行的 。 在一定的剂量下 , 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
误区3: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
现在 , 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 , 但我们建议挺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 , 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 , 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 , 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
误区4: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人群 , 用油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对于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来说 , 我们更强调的是选择植物油中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 。 在用油的量上 , 也要有所控制 。 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 ,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 。 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 , 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 , 甚至要降到20克 。
【炒菜“少油”的小诀窍】
“少油少盐”一向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标准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盐为6克 , 可即使用了限油壶、限盐勺 , 平时一不留神就可能超标 。 其实 , 掌握几个小诀窍 , 就能改变这一状况 。
1、用平底锅做菜 。 这样可少用些“润锅”的油 。 圆底炒锅由于锅体受热不均 , 极易产生焦糊粘锅的现象;为防止粘锅 , 人们往往会大量用油 。 而平底锅受热均匀 , 油入锅稍转一下 , 就可以铺满整个锅 , 同时还大量减少了油烟的产生 , 使每滴油都用得恰到好处 。
2、食物可以先汆再炒 。 肉类先汆烫可去脂肪 。 不易熟或易吸油的食材事先汆烫 , 再放入其他食材同煮或煎炒 , 可减少汤汁或油脂的 吸入 。 炒蔬菜时还可以先在锅里倒少量油 , 加热倒入蔬菜翻炒三四遍 , 大约十几秒钟后 , 沿炙热的炒锅边加一点水 , 盖上锅盖 , 焖上几秒钟 , 再打开锅盖略微翻炒 , 这样就能既少用油又熟得快 。
3、在菜七成熟的时候先放入 。 因为醋不仅能促进消化、提高食欲 , 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 更能强化咸味 , 不会让人觉得菜肴清淡无味 。
4、带有肥肉的猪肉可以炒出油来炒菜 , 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知道的烹饪技巧吧 , 对于五花肉这样的猪肉 , 可以先切好翻炒出猪肉来 , 那么这一个时候把切好的其他配料放入一起翻炒熟透 , 这样基本就没有加入任何的食用油 , 而且又能煮熟食物 , 是少油的一大妙招 。
推荐阅读
- 厨房使用锅具的注意事项-厨房锅具使用的小技巧
- 使用微波炉做菜需要注意什么
- 切辣椒辣手怎么办?正确切辣椒的方法
- 什么情况下不宜放味精?食用味精的正确方法
- 筷子使用的要点-筷子要晾干再储藏
- 使用冰箱保鲜食物应注意什么
- 铁锅不能煮绿豆汤?厨房用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 味精的正确食用方法你知道吗?
- 动车可以带食用油吗
- 炒锅使用方法及选购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