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所以是微信,就在于它知道哪些才是真正来自用户的声音 。
这是微信系列的最后一篇(长舒一口气),当初写这个系列是因为看到到处有人在教微信做产品觉得不爽 。
不过后来又觉得,确实微信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比如昨天看到王镇雷同学对群聊消息的改进,就觉得颇为有趣(虽然个人仍持没必要态度) 。
本来嘛,微信也不是神,产品就是在这样“做与不做”的思考中慢慢迭代的,我们也是 。
1为什么没有已读回执?
没记错的话米聊有这个功能,主要解决的是“我想知道对方有没有看到我的消息”这一需求,按理说也是符合即时通讯场景的 。
比如你问女神今晚 have time 吗,就肯定会小兔乱撞特想知道她看没看到这条消息,已读回执就是干这个的,给即时消息以即时反馈 。
可是请站在女神的角度想想,万一她一不小心点开这条消息,却根本没想好要不要去呢?
要知道,这时候女神已经知道你知道她看到你的消息了哦(已读回执的另一种描述) 。
女神纠结、焦灼,到底去还是不去,去的话要不要带身份证,不去的话该以什么方式拒绝 。
你也在纠结、焦灼,她都看到我消息了为啥不回我,是拒绝了吗,可拒绝的话为什么不直接说,是怕 hurt 我吗,可如果不喜欢我又为什么要 care 我的感受?为什么……
固然,已读回执有时候是会提高效率,但它是以增加人性负担为代价的 。以前你只需要考虑回或者不回,现在却还需要考虑看或者不看,累不累,说好的人文关怀呢?
2为什么语音消息不能转发?
这个跟上一篇提到的朋友圈转发是一个道理,语音消息是能明确感知来源的,相对于文字和图片更具有隐私性 。
33.为什么删除对话框后聊天记录也没了?
我把这个跟“备份聊天记录的入口深”,以及“之所以不赞成王镇雷对群聊的改进”归结为一个原因,那就是微信最核心的功能是即时通讯,它并不希望你储存过去,你的记忆完全可以沉淀在朋友圈里呀 。
而对话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即时的需要,微信更不想你把它删掉 。所以提高你删掉的成本应该也算是一种引导 。
4为什么没有夜间模式?
听很多人抱怨过这个,说微信不够人性化,我觉得原因也很简单 。
a.根据数据统计在夜间使用微信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毕竟有闲情熬夜的只是少数
b.微信的整体设计风格较素,不刺眼,且已经提供了深色聊天背景供选择
c.微信团队资源有限,开发这样一套模式基本就需要对整个产品重新设计,没时间,不重要
d.真正有情怀的产品难道不是应该劝你早点睡觉么……
一生一次,你才会珍惜 。
况且微信野心这么大,你的 ID 就是身份证啦,你啥时候因为身份证号不好听想过修改?
66.为什么小视频要放在通常刷新的位置?
这个我自己也吐槽过,完全反人类,跟苹果的返回键基本处于一个罪恶等级上了 。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后者是因为防止误操作,那微信呢?我认为恰恰相反,是为了增大你“误操作”的几率 。
所以如果微信把这一功能只藏到朋友圈的发布按钮里你猜会怎样,很可能现在就基本不会看到有人在用它了 。
毕竟微信的小视频跟美拍完全不一样 。它希望做的是大众生产,在微信你也看不到大 V 的朋友圈嘛 。
更何况,单纯从是否影响正常使用这一点来讲这种设计也是合理的 。一来微信本身不存在刷新这种交互,一切都是即时的,二来当你下拉时会有一只眼睛作为视频的提示,而只有拉到一定程度(一般误操作不会达到的那种)时,才会激活视频拍摄,基本不存在“我原本不想却不小心打开”的可能 。
1. 成本高 。且效果一定不如人意,之前在浏览器做夜间模式很多实现前端代码都需要改,要一个个去适配,况且微信的系统模块现在已经如此庞大,所以做夜间模式效果不理想,虽说腾讯不差钱,但是还是希望追求更高利润的 。
2. 与小程序、公众号、小视屏、IM聊天优化这些主路径或者主战略上的需求相比优先级低 。即使是微信,研发资源肯定也是有限的,而主路径上的需求挖挖还是很多的 。
3. 系统层面有替代方案用户可以使用 。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支持夜间模式和护眼模式,如手机屏幕亮度调低、iPhone的night shift、反转颜色等等,所以对于需要夜间模式的用户而言还是有替代方案的 。
【为什么微信不推出夜间模式,微信成夜间模式了怎么调回来】4. 夜间暗光下的手机使用时长占比并不是特别高,何况从公益的角度来说,晚上黑灯瞎火的玩手机对用户眼睛并不健康,所以微信就没有开发夜间模式,鼓励还是在正常光线环境下用手机 。
推荐阅读
-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 为什么iphone软件更新不了
- 为什么4G打不开
- 使用冰箱冷冻室时要注意什么不能放进冰箱冷冻室
- 永远不要仰望别人的幸福 最幸福的一种坏
- 为何碳酸饮料不能冷冻
- 为什么iphone6充电没反应
- 为什么GDP会比工业总产值小
- 为什么COCL2是极性分子
- 为什么24节气是按照阳历来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