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放假,看了电影《芳华》,是冲着编剧是铁道兵的作家严歌苓 。
离开电影院,电影与观众一刀两断,没有一点印象了,这就不是好电影 。现在想到《芳华》,电影里的画面、氛围,个性鲜明的人物,音乐的旋律等等,还在眼前、心里,挥之不去 。《芳华》,是好电影 。
严歌苓,越来越多的人比我更熟悉她了 。她出生于作家家庭,在军队文工团当舞蹈演员,曾以战地采访人员的身份采访那场惨烈的反击战 。她1983年到铁道兵创作组,专事文学创作 。当时引滦入津工程如火如荼,她到工地采访,写出反映一位普通连长事迹的报告文学《家常篇》 。我不止一次向来报社学习的通讯员推荐、介绍这篇优秀作品 。后来,我又发博客,在报纸上评价《家常篇》 。铁道兵战友、中国铁建员工惊呼:著名作家严歌苓曾是我们的战友啊!
严歌苓(前排左一)在引滦入津工地采访 。
严歌苓在“铁道兵”时期创作的作品数量不多,有与人合作写铁道兵生活的电影剧本、报告文学、小说,没有“轰动” 。但她有很浓的铁道兵情结 。离开中国铁建远赴异国他乡,她创作的小说、电影,多部同铁道兵有关 。电视剧《你迟到的许多年》,讲述铁道兵转业军人沐建峰商海弄潮、情场成败,成长的历程中寻找迷失的自我、回归初心的故事 。长篇小说《床畔》,讲述19岁的万红,护校毕业来到川贵深山一个野战医院,护理铁道兵张谷雨连长——这位植物人“活烈士” 。严歌苓曾对媒体说:“我创作的初衷是因为佩服铁道兵,他们是和平年代最英勇善战、最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铁之部队 。”
铁道兵这个群体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芳华》上映,铁道兵战友朋友圈广为转发,中国铁建个人和“官微”也变着花样,制作了五彩缤纷的“铁道兵战友”严歌苓的公众号传播 。
我介绍自个儿眼里的严歌苓 。
严歌苓老师在“铁道兵”时,就住在报社办公楼的顶层——5层,和报社的同志“早不见晚见”,就餐的食堂就在报社的楼下 。
我对她的点滴印象:那时候,她为创作失眠,排队打菜愁眉苦脸地对我说:“小梅,我老失眠 。”晚上,她常常“跑楼梯”,由1层跑到5层,由5层跑到1层,我在办公室常听到她跑步的声音,替她难受 。她的脸型圆润,像瓷娃娃一样细腻的肌肤 。她听人说话,神情特别专注,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好像每个字她都听到心里 。她现在接受媒体采访,也是当年那样的表情 。那时候,报社时不时购买价格低于市场价的水果 。我记得曾扛过一柳条筐苹果送到她的宿舍——哈,收钱的 。我也约她为我编辑的文艺副刊写稿 。现在,远隔太平洋,在微信中关注她 。
【上 寻严歌苓初始的足音 芳华小说严歌苓】
再说说电影《芳华》 。
电影很好看 。集中了诸多“好看”的元素:文工团,女兵,女兵舞蹈,好看;不同年代的歌曲,《草原女民兵》《绒花》,邓丽君,好看;文革,边疆风光,血洒战场,好看……这些市面上的东西,有视觉美感 。电影的内核是什么?很多的评论,褒贬都有,是正常现象 。我点赞这部电影,是这部电影对人的命运的关怀,通过文工团几位“芳华”在滚滚岁月中迥然不同的人生遭际,对人性的暗疾、良善,时代潮流裹挟小人物的无奈,都有揭示、批判,有欲说还休之叹 。
推荐阅读
- 小青龙虾如何保存,小青龙不马上吃如何保存
- 拿了前夫默多克上百亿之后 邓文迪和默多克
- 看书和在手机上看书的区别
- 冬天卧室玻璃上有水珠是什么原因
- 微信上发位置定位怎样发
- 微信上不去是什么原因
- 微信上市具体时间
- 微信上常用呵呵一词是什么意思
- 微信上怎样去除安全提示
- 高晓松恋上19岁美娇妻 高晓松老婆劈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