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特点和结构,立柱喜逢黄道曰上梁正遇紫微星这对联文体有哪些特点

春联特点和结构

春联特点和结构,立柱喜逢黄道曰上梁正遇紫微星这对联文体有哪些特点


1、春联特点:春联是寄情抒怀 , 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 含有迎新春、颂盛世之意 。在我国 , 无论塞北、江南 , 乡村、城市 , 机关、军营 , 都有贴春联的习惯 。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喜庆联语 , 但有一点相同 , 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时代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氛 。
2、春联的结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对称、词性相同、平仄相对 。
立柱喜逢黄道曰上梁正遇紫微星这对联文体有哪些特点立柱喜逢黄道曰,上梁正遇紫微星,这对对联其特点是在语言结构、仄律上 , 完全符合对联的规范 。上联在词性上 , 做到了字字词性相同 , 非常工整对仗 。比如 , 立柱~上梁 , 二者均为动宾词 , 动词对动词 , 名词对名词 。再如 , 喜逢~正遇 , 黄道日~紫微星 , 其中黄对紫 , 是颜色相对 。


春联特点和结构,立柱喜逢黄道曰上梁正遇紫微星这对联文体有哪些特点




春联特点和结构,立柱喜逢黄道曰上梁正遇紫微星这对联文体有哪些特点


春联的写法有哪些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 , 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 。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 , 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 。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 , 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 , 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 , 才能称为对联 。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 , 两联彼此相“对” , 内容互相照应 , 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 , 必须结构完整统一 , 语言鲜明简练 。
写春联的字体没有严格规定 , 但习惯上多以行书、楷书、宋体为主体 , 因为这样的毛笔字好认 , 很大众化 , 老少皆宜 , 都能欣赏 。若是用草书、狂草写对联 , 那就只有自己认识了 。
对联的历史简短介绍对联历史时间跨度从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到现在 。
在中国古诗文中 , 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 。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 。如“凿井而饮 , 耕田而食”、“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之类 。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 , 是一种对偶文学 , 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 , 对仗工整 , 平仄协调 , 字数相同 , 结构相同 , 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 , 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 , 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 , 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 , 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 , 金炉香篆蔼千秋 。”观其形式与内容 , 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 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 , 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 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因而对联所用句式 , 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 , 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 。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 , 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 , 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 ,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 后渐渐发展为春联 , 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春联源远流长 ,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 , 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 , 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 , 也是第一副春联 。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 , 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 。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 , 仍是个悬案 。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 , 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 ,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春联特点和结构,立柱喜逢黄道曰上梁正遇紫微星这对联文体有哪些特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