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秋茶最大区别是哪,铁观音春茶和秋茶的区别

每当朋友对我说,信阳毛尖是绿茶之王,怎么怎么好的时候 。我就感觉到十分的不好意思,我生长在信阳毛尖的山脚下,对这个熟悉的老朋友又显得有点陌生 。我竟然对它一点也不了解,借这个机会,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信阳毛尖吧----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于绿茶类,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我们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之一 。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 。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的称号 。信阳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3位 。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比中,信阳毛尖以59.91亿元位居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二名 。
信阳毛尖按采摘季节,可划分为春茶、夏茶和白露茶 。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前后采摘的春茶是最好的,其次就是谷雨时节采制的雨前茶,这时的茶叶香气高、口感好、耐泡 。
【春茶秋茶最大区别是哪,铁观音春茶和秋茶的区别】春季万物复苏,温度适中 。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茶树体内的营养物质积累达到一个高峰 。另外,由于春天气温较低,早晚温差较大,氨基酸的分解速度远低于其产生速度,这样的气候条件导致春茶富含氨基酸 。
氨基酸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还是茶叶口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春茶往往滋味鲜爽 。对于绿茶而言,春茶品质明显好于夏茶和秋茶 。特别是早期的春茶,更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
明前茶是清明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 。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
夏季信阳毛尖是不发酵的绿茶类,茶性凉,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等功效,在炎热的夏季饮用也非常适宜 。
夏天喝上一杯信阳毛尖,可以使暑气顿消,尤其是热性体质的人还有清热解毒、下火等作用 。此外,绿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儿茶素,有助于消炎杀菌,在阳气多集中于体表,人体内里空虚的夏天,既能增添营养,也能够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
秋茶以白露季节期间的茶品比较好,也是秋茶中的精品 。那么这些茶怎么去区分呢?由于个人对茶的了解不是很深,也怕对各位造成误解,所以我在网站上找了一些资料进行了整理,仅供各位参考 。
一、从茶叶的色、香、形3个因子上加以判断 。
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
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
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
二、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 。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
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
所以,喝茶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心情来选择,无论是什么季节的茶,只有你用心去品茶了,都是好茶 。你说呢?

春茶秋茶最大区别是哪,铁观音春茶和秋茶的区别


春茶秋茶最大区别是哪,铁观音春茶和秋茶的区别


《雍正王朝》中败家子李卫去万永当铺“当祖上家产”,第一杯茶下肚,就说是去年明前的,为啥这个败家子能喝出来,估计是在四爷府平时没少偷喝四爷的春茶(我猜的,要不一个叫花子出身,哪能有这身本领)同是出春茶,为啥这个败家子能喝出是去年明前的?
春茶秋茶最大区别是哪,铁观音春茶和秋茶的区别


春茶和秋茶的本质区别是内涵物质的不同,春茶是开春之后采摘的茶叶,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养精蓄锐,内涵物质积淀丰富,茶叶中的茶多酚茶碱含量高,对于味蕾的刺激明显,口感更爽;秋茶就不一样了,夏季阴雨绵绵,雨水让茶叶迅速成长,严重影响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浓度,这就是好比一勺糖,加在一个缸,和加在一个碗里,你说那个水更甜,毋庸置疑,当然是碗里的水更甜,因为碗里的水含糖量高,而秋茶就是缸里的水,经过了雨水灌溉,茶叶迅速成长,内含物质被稀释了,对味蕾的刺激降低,口感也就淡了,这就是春茶与秋茶的区别,秋茶产量高,价格便宜,春茶产量少,价格高,就是这么个道理 。
普洱茶根据地,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学习交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