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疫情后,上海高收入家庭主动蜗居49平方米( 三 )



小区内的居民楼有多层和高层两类 , 蒋亮一家住在一栋高层的16层 , 楼下就是一个幼儿园 , 常有孩子们的欢笑声 , 很有生活氛围 。
原本的户型是老式的小两室一厅 , 层高有限 , 所以显得格局很压抑 。 蒋亮找到了90后设计师陆凯琳 , 希望她能把这套公寓改造得“年轻化”一些 , 用简洁、明亮的配色设计 , 实现多功能性 。

整个家的色彩以米色、浅灰和原木色为主 。 地面采用了无机磨石 , 相比水磨石、微水泥等材质 , 触感更温润 。 蒋亮一家很喜欢赤脚踏在地上的感觉 , 但这款材质对施工工艺的要求较高 , 需要找到专业团队 。
考虑到平时用吸尘器清洁地面 , 不必担心湿抹布引起墙角发潮 , 同时也更希望空间保持极简 , 整个家都去除了踢脚线 。

原本的大门口 , 正对着厨房的门 , 属于“进房见灶” , 让人感觉缺乏隐私 , 很不舒服 。 重新设计后 , 厨房的门被改为一面照壁墙 , 嵌入了蒋亮收藏的一块海百合化石 。

玄关的洞洞收纳墙
玄关虽然只有1㎡ , 但还是努力肩负起“无尘入户”的使命 。 进门左侧的墙面下方是收纳柜 , 上方是一面定制的“洞洞墙” 。
洞洞墙上分布着196个洞眼 , 可以随意插入短木棍 , 定格在想要的高度 , 悬挂背包、外套、小杂物 。 每天进出门时 , 大部分要使用、携带的东西都能在玄关拿取 。

厨房开口朝向客厅 , 改为了开放式 。 内部仅有3㎡ , 几乎没有操作平台——面对这个难题 , 设计师在厨房外侧的窗下增加了一个长约1.8米的台面 , 下方刚好塞进一个洗衣机、一个烘干机 。
一张大餐桌就放在操作台后 , 这样一转身就能把食物摆放到桌子上 , 十分方便 。 小空间的高效 , 充分展露 。

周末 , 一家三口一起做早餐
周末的时候 , 蒋亮会最先起床 , 为全家准备早餐 , 妻子和女儿起床后 , 也过来一起加入 。 女儿站在餐桌边剥草莓的叶子 , 一颗颗放在容器里 , 再去水池清洗 , 不忘提醒正在冲咖啡的妈妈:草莓要用盐水浸一下 。
对蒋亮来说 , 每天的开心来自于很多小确幸 , 比如今天 , 女儿很喜欢自己快速做好的南瓜汤 。 小家的氛围 , 就荡漾起淡淡的幸福和成就感 。
人们喜欢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 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成就感 , 可能才是更“精英”的智慧 。

餐桌的N种场景切换
1.6米长的餐桌对于小户型来说 , 虽然有点太大了 , 但除了用餐 , 一家人还能在上面学习、工作、娱乐 , 场景切换很多 , 非常实用 。

客厅由一面长5米的书架延展开 , “浸入式图书馆”是蒋亮对新家最期待的氛围 。 他和太太最多的物品就是书籍 , 之前虽然住在大一些的公寓 , 但书架不够 , 书籍都一摞一摞堆在地面上 , 显得很杂乱 。
搬到小户型后 , 通过合理足够的设计 , 反而让书籍和装饰品的归纳变得更整洁 。 书架上方有封闭式的柜子 , 可以摆放日用杂物 。

书架下方由4个橱柜和7个抽屉组成 , 可以摆放食品、工具、生活杂物等 。
钢琴与双人小沙发的组合 , 在整个横向空间起到过渡和分割的作用 。 既连接了餐厅和榻榻米区 , 也是一个独立的小客厅 。

女儿弹琴时 , 妈妈坐在后面看书 , 可随时起身陪练 。 钢琴一侧的墙壁里藏有抽拉式的书柜 , 方便摆放琴谱 , 书柜背后做成了一面黑板 , 虽然只有50cm , 但能让女儿即兴地涂涂画画 , 也能写一些有趣的留言给父母 。

钢琴旁有一道45cm宽的隐藏式可抽拉黑板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