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杀菌,也称之为低温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一般在零上60-82℃),既可杀死病菌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消毒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
现在巴氏杀菌更广泛的运用到牛奶、酸奶中,但是其实巴氏杀菌不是起源于牛奶,而是葡萄酒 。
在十八世纪,法国的葡萄酒、啤酒已经风靡欧洲,但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们——葡萄酒、啤酒储存的时间长了就会变酸,一桶桶香气四溢、清香味甜的美酒最后变成了连老鼠都不愿理睬的“酸汁”,甚至有的酒商因此而破产 。
巴斯德对很感兴趣,他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原来在变质的陈年葡萄酒中有一个“捣蛋鬼”,它的形状犹如根根细棍——没错,它就是乳酸杆菌 。
正是因为它们的大量繁殖,才使得葡萄酒变成了“酸汁” 。而没有变质的陈年葡萄酒中却是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 。
为了进一步解决“变酸”问题,他开始亲自做实验 。这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杀菌其实不难,直接煮沸一段时间就行,但结果就是酒毁了 。
巴斯德用铁丝篮子装上封闭的酒瓶泡在水中,分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目的是找到能够除掉这批“捣蛋鬼”,而又保留葡萄酒、啤酒原味的方法 。
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50~60℃的环境里,持续30分钟,就能将里面的乳酸杆菌“一网打尽” 。这种方法以巴斯德的名字命名,即著名的“巴斯德灭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 。
当然,牛奶和酒不一样,加上考虑到工业化的需要,处理方法要求尽可能简单方便 。像酒类那样处理30分钟显然很不经济 。于是,食品学家按照巴氏灭菌法的思路,探索出了几种更为高效迅速的方法处理牛奶 。
巴氏杀菌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
新鲜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分怕热,如果用摄氏100度的消毒方法,则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将被破坏,而且原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也有损失 。
巴斯德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原奶加工时温度超过85℃,则其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会被大量破坏,但如果低于85℃时,则其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被保留,并且有害菌大部分被杀灭,有些有益菌却被存留 。
所以,将低于85℃的消毒法称作巴氏消毒法,可以说,这是新鲜牛奶最科学、最好的加工工艺 。
采用巴氏灭菌法生产的鲜奶,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与新鲜原奶基本相同 。
现用的巴氏杀菌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30分钟;二是加热到71.7摄氏度,至少保持15秒钟 。
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 。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 。
另外,这种消毒法不会破坏消毒食品的有效成份,且方法简单 。
【什么是巴氏杀菌,什么叫巴氏杀菌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推荐阅读
- 如果你老公找的小三是离婚女人 老公的小三是他的前任
- 有什么简单易做的小吃
- 淘汰的意思是啥
- 淘宝上退货流程是怎样的
- POLO衫是什么意思 polo衫是什么意思啊
- 桃子能比喻成什么
- 闲鱼陪逛什么意思 现在逛闲鱼的人多吗
- 桃子为什么有毛
- 陶土用途作用
- 陶瓷是谁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