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包拯被毒哑变成乞丐最后结局

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在历史上的包拯最后的结局一一是美名盛扬了近千年!
周金富/微信文
2021年12月18日
在讲包公之前 , 大家先来在粗略上了解一下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的功绩 , 再看看包公遇上一位好上司 , 如果是没有这位好上司 , 包公的美名盛誉就很艰讲了……
宋仁宗在执政期间 , 让北宋在经济上繁荣了;同时 , 也在科学技术上和不但得到了发展还得到了更大的进步 , 也在文化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他为人民培养出了一位好父母官“包青天”包拯 。在《宋史》上这样的赞扬宋仁宗的:“《传》曰:‘为人君 , 止于仁 。’帝诚无愧焉 。”
在历史学家上 , 把宋仁宗在统治时期上给非常在生动上形象地概述是“仁宗盛治” 。
宋仁宗善书法 , 在情有独钟上的尤擅飞白书 。著有《御制集》一百卷;在《全宋诗》上录有其诗 。
姓包 , 名拯 , 字希仁 。
(1)谥号:孝肃 。
(2)后世称其名:包孝肃 。
(3)百姓尊称其名:包青天 。
(4)群众尊称其名:包大人 。
(5)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人 。
(6)北宋时期:名臣 。
(7)诞生在 宋真宗 赵恒 咸平二年 己亥岁壬午月(公元999年5月) 。
(8)逝世在 宋仁宗?赵祯?嘉佑七年?壬寅岁 戊申月(公元1062年7月) 。
(9)宋仁宗 赵祯 天圣五年丁卯(公元1027年) , 包拯登进士第 。
(10)累迁监察御史 。
(11)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
(12)历任三司户部判官 , 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
(13)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 , 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
(14)改知谏院 , 多次论劾权贵 。
(15)授龙图阁直学士 。
(16)河北都转运使 。
(17)移知瀛 。
(18)扬诸州 。
(19)再召入朝 。
(20)历权知开封府 。
(21)权御史中丞 。
(22)三司使等职 。
(23)宋仁宗 赵祯 嘉佑六年辛丑 (公元1061年) , 任枢密副使 。
(24)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 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
(25)宋仁宗 赵祯 嘉佑七年 壬寅岁戊申月 , 包拯逝世 , 享年六十四岁(公元1062年7月) 。
(26)追赠:礼部尚书 。
(27)谥号:“孝肃” 。
(28)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
(29)百姓称其名:“包青天” 。
(30)群众称其名:“包大人” 。
(31)人们称其名:“老包” 。
(32)同事人称其名:“包公” 。
(33)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
包拯在情谊上敢于替百姓申不平;在工作上铁面无私;在执政上廉洁公正;在治理上立朝刚毅;在处理问题上英明决断;在交往上不附权贵 。
包拯在美名上 , 素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在京师上 , 素有“关节不到 , 有阎罗包老”通称 。
在后世上百姓们将他奉为在神明上崇拜;认为他是在星宿上的文曲星转世;在民间上传其在面貌上为黑面的形象;在时代上被百姓们称呼之叫“包青天” 。
包拯出身在安徽省的庐阳 , 生在一个官宦的家庭 。
包拯在二十八岁上考中进士 。
依据在宋朝的制度上 , 只要是考中了进士的 , 就可以为朝当官 。
在传统文化的孝道上 , “父母在 , 不远游”的训规 , 因为包拯也是个孝子 , 他信奉了圣人的教诲 , 在他三十六岁的时候 , 不幸他的父母亡故 。后来他在正式上出任了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知县 。
他在知县任期上 , 因为他工作上断了一个奇案 , 从此在声名上远播了 。
他在三十八岁那年升任了知州 。执政时在清正上廉洁 , 得到了上司的器重 , 也得到了在百姓上的称赞 。由于他的功绩在传唱上传播之后 , 就成了朝廷的重臣 。
在宋仁宗 赵祯 嘉佑六年辛丑(公元1061年) , 任枢密副使 。
【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包拯被毒哑变成乞丐最后结局】在知庐州时 , 他在执法上不避亲党 。
在开封时 , 他开官府的正门 。
在宋仁宗 赵祯 皇祐二年九月庚寅岁戊戌月(公元1050年9月) 。他在大涝之后天气放晴 , 宋仁宗赵祯皇帝在京城举行祭祀天地的盛大庆祝外 , 还要在晋升所有文武百官一级及在赦免上对罪犯们惩罚之事提出了异议……
建议宋仁宗赵祯皇帝罢了张尧佐的官 。和参倒了张方平的官 。
因此 , 俺可以借鉴一下 , 在河南省 , 在开封市的地理位置上赫赫有名:在宋代出了包拯 , 包青天 。
在900年之后 , 又出了一位“好县委书记焦裕禄” , 你说说这是不是巧合?
历史上 , 清官包拯因病而逝 , 得以善终 。嘉佑七年 , 包拯在枢密院突发疾病 , 十几日之后病逝 , 时年64岁 。仁宗亲往祭奠 , 并罢朝一日 。朝廷追赠包拯为吏部尚书 , 谥“孝肃” 。包拯为官多年 , 始终清正廉洁 , 刚正不阿 , 与朝中权贵、土豪劣绅多次正面冲突 , 然而最终屹立不倒 , 得以善终 , 这是十分罕见的 。对于包拯终得善终 , 笔者有几个不成熟的见解供商榷 。第一 , 保证代表的是“民声”“民望” , 在当时已经是一面旗帜 。包拯为官 , 敢为民做主 , 对于欺压百姓、危机良善的案子 , 包拯必彻查到底 , 还良民以清白 。包拯为地方官期间 , 受理民间诉讼 , 通宵达旦 , 从来未敢把民生当作小事 。故百姓敬为“包青天” 。朝廷既然树立起包拯这面旗帜 , 所以不会轻易就将其扳倒 。民声 , 民望 , 对于一个朝廷的长治久安何其重要 , 仁宗不会考虑不到这一层 , 所以 , 很多时候 , 对于包拯的直言敢谏 , 仁宗都会报以宽容的态度 。第二 , 包拯清廉 , 一身正气 , 令朝野敬仰 。包拯一生 , 清廉俭朴 , 粗茶淡饭 , 青衣布鞋 。包拯查处过许多大案要案 , 期间更有涉及巨额赃款的案子 , 但是包拯始终不为所动 , 一分一毫 , 详记在册 , 全部上缴国库 。就连地方自愿赠与的端砚 , 包拯为警示自己 , 竟将其抛入江中 。“其身正 ,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 令则不行 。”清廉的人 , 没有污点 , 没有把柄 , 朝中权贵 , 即使想动包拯 , 竟找不到借口 。说包拯贪污 , 皇帝都不相信 , 那些奸佞便没有办法扳倒包拯 。第三 , 包拯一心为公 , 直言敢谏 , 不畏权贵 。你不怕权贵 , 权贵就会怕你 。包拯连鬼都不怕 , 怎么会怕人呢?包拯一生 , 弹劾朝臣三十余位 , 就连皇亲国戚 , 包拯也敢据理力争 。心底无私天地宽 , 一个没有私心的人 , 自然是无所畏惧的 。丢了乌纱帽又如何 , 丢了性命又如何!但是 , 眼见不平事 , 则必须要说 , 不说 , 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纵观包拯一生 , 刚正清廉 , 为民请命 , 心底无私 , 洁白无瑕 。包拯得以善终 , 符合百姓的意愿 , “邪不可胜正” 。“包青天”的高大形象 , 屹立不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