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 三国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夷陵之战,孙权打败刘备,三国实力平衡被打破,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

三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 三国三大战役


研究这三大战役,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作为失败一方的袁绍、曹操和刘备,在大战爆发前,都无法在内部形成一致对外的思想,内部意见不一,不够团结 。
一、官渡之战,失败方袁绍势力的内部意见很不统一
是否出兵攻打曹操,沮授、崔琰与郭图、审配意见不一
建安四年,袁绍打败公孙瓒后,紧接着便想出兵攻打曹操 。沮授认为,袁绍不能出兵攻打曹操,一方面是因为袁绍近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出兵,百姓疲困不堪,仓库没有积蓄;另一方面是因为曹操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袁绍攻打曹操,师出无名 。
沮授主张,袁绍当务之急应该做好以下三件事:第一,抓紧农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第二,设法让自己师出有名,应先派遣使者将消灭公孙瓒的捷报呈献天子,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子,就可以上表指出曹操破坏袁绍与朝廷的联系,然后出兵进驻黎阳,逐渐向黄河以南发展;最后,要加强练兵备战,多造船只,整修武器,分派精锐的骑兵去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不得安定 。这样,袁绍可以以逸待劳,战胜曹操 。
郭图和审配则认为:第一,曹操势力较弱,打败曹操易如反掌;第二,袁绍出兵讨伐曹操,就像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并非师出无名;第三,袁绍刚刚战胜公孙瓒,应该充分利用士气正盛的机会,出兵讨伐曹操 。
袁绍采纳了郭图和审配的意见,郭图等乘机向袁绍讲沮授的坏话,袁绍于是就把沮授所统领的军队分为三部分,由沮授、郭图与淳于琼各统一军 。
【三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 三国三大战役】在袁绍出兵攻打曹操前,崔琰也劝阻说:“天子在许都,民心倾向于那边,不能进攻!”袁绍不听 。
是否趁机攻打许都,袁绍与田丰、许攸意见不一
袁绍出兵攻打曹操,刘备也率部前去许都周围骚扰 。曹操十分担心,决定亲自率部东征刘备 。
冀州别驾田丰认为,曹操与刘备交战不会立即分出胜负,袁绍应该趁机率军袭击曹操的后方,可一举打败曹操 。
许攸也认为,曹操兵少,又要集中全力来抵抗袁绍军,许都防备一定空虚,如果袁绍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连夜奔袭,定可攻陷许都 。占领许都后,袁绍可奉迎天子以讨伐曹操,必能捉住曹操 。即便曹操未立刻溃散,也能使他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也一定可将其击败 。
但袁绍却以儿子患病为由而推辞,未能出兵许都 。田丰竭力劝谏,袁绍认为田丰扰乱军心,把他关押起来 。至于许攸,后来也因为自己的意见不受袁绍采纳,加之家人犯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逮捕,就去投奔曹操了 。
三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 三国三大战役


是否用颜良,沮授与袁绍意见不一
等到曹操打败刘备后,袁绍才进军黎阳,又准备派大将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 。
沮授认为,颜良性情急躁狭隘,虽然骁勇,但不可让他独当一面,建议派别的将领去攻打东郡 。袁绍不听 。
建安五年四月,曹操率军援救刘延,采纳荀攸计策,果然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 。
在战术上,袁绍与沮授意见不一
解了白马之围,曹操率民众沿黄河西迁,袁绍想要渡河追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