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二丑艺术指的是什么
1、从戏剧行当说,绍剧的生、旦说的是官话,丑角说的是方言,丑角并非都扮坏人,花花太岁是由小丑扮演的,花花太岁的保镖和清客,是由二花脸即二丑扮演的,即为鲁迅在《二丑艺术》中说的依仗权门,凌辱百姓,而当主子遭到厄运时,又不免奚落其几句的典型;
2、鲁迅把国人的丑比喻成二花脸艺术,身份比小丑高,而性格比小丑坏,如此彻底的尖锐的讽刺,无非也是打自己人屁股,让自己人反省;
3、二丑艺术是由鲁迅写的一篇杂文,讲述浙东的有一处的戏班中,有一种脚色叫作二花脸,与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横行无忌的花
呐喊中狂人外貌?在上一篇文章《鲁迅先生的三段话,道出了人物刻画的精髓》中说到,鲁迅先生能够抓住人物本质特点,用极俭省的笔墨,活化人物灵魂 。三段话分别讲了三种人物刻画的方法:眼神刻画,如祥林嫂;语气刻画,如中年闰土;对话刻画,如杨二嫂 。
但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对“狂人”的刻画,并没有使用以上三种方法,也没有使用外貌描写,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 。
我们读完小说,脑海中并没有形成鲜明的狂人外貌印象 。这是不是鲁迅先生的失误?
事实上,不仅不是失误,反而是成功 。
为什么?
鲁迅先生要塑造的是谁?狂人 。
狂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狂” 。
这个“狂”与长相有没有关系?难道长相帅的“狂”与长相丑的“狂”会表现出不同的狂态?不会 。
因此,对狂人的刻画,应该突出“狂态”,或者说“狂症” 。“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 。
以“怕”显狂,借狂呐喊
狂人的狂症主要是“怕” 。怕什么?怕别人害他,怕别人吃他 。
因为狂人都有妄想症,总疑心别人对他别有用心 。
鲁迅先生只是想写一个狂人的狂态?那就不是“呐喊”了 。
狂人就像一只碗,碗里的东西,才是鲁迅先生要端给大家看的 。
那碗里的东西是什么?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
这就与狂人的狂症——怕别人吃他,完美契合 。
契合点就是狂人的妄想来源——看懂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怕被人吃 。
这样,这狂人就有双重身份,一个身份是真的狂人,另一个身份是觉醒的人,那个众人皆昏“我”独醒的人 。因为“我”和大家不一样,因此就对错颠倒,不正常的大家成为正常,正常的“我”反而成为不正常,被大家视为狂人 。
【呐喊中狂人外貌,鲁迅的二丑艺术指的是什么】这样,鲁迅先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借助狂人狂语,无所顾忌的说出被“仁义道德”遮蔽的吃人真相 。
隐晦曲折,用心良苦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采取这么隐晦曲折的方式,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一是社会环境的需要 。伟人毛泽东说:“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鲁迅是完全正确的 。”杂文如此,小说也如此 。
二是呐喊效果的需要 。清末被封建礼教毒害的悲剧人物比比皆是,大家都一样,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般的人物根本起不到猛烈激醒民众的效果 。这就需要一个不同的人物造成认知冲击,掀起狂飙突进的反抗封建热潮 。
既然“正常人”都沉默、愚昧、怯懦、妥协,那就写个“不正常的人”,塑造一个看清封建吃人本质,敢于振臂呐喊的人物——狂人 。
自洽相容,丹青妙手
推荐阅读
- 让男人对你的身体上瘾,想让男人为你中毒上瘾
- 昆曲是哪里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
-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哪三位
- 有没有在磕博肖中途出坑又躺平,如此反复多次的
- 男人在相亲的过程中 相亲男问你觉得咱俩合适吗
- 家里介绍相亲对象不合适,相亲中的不合适是什么意思
- 挽回女友要不要送花,挽回的过程中能不能送礼物
- 怎样让中年女人爱上你,让中年女人动情的方式
- 怎样让一个已婚的女人爱上你 怎样让已婚中年女人爱上你
- 怎么让31岁的女人喜欢你,想要博得中年女人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