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医生”来了】
近日,门诊导诊机器人“小医”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东区门诊大厅正式上岗,呆萌外表和有趣互动吸引不少患者围观 。 郝群英摄
“医术”超过年轻医生
经过不断训练的“人工智能医生”,“眼睛”“耳朵”“大脑”日益发达,涉及病种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宽
会“看”影像,会“读”病历,会“动”手术,会“做”检查,还会给出临床诊断建议;“医术”超过年轻医生,一些领域能与资深医生比肩 。 它,就是“人工智能医生” 。
跟人类医生一样,“人工智能医生”也是通过望、闻、听等手段看病 。
以肺部结节为例,小到1毫米的病灶,阅片医生需要一张张看CT影像图片来找,并推断出大小、密度 。 资深阅片医生平均10分钟读1张,大型医院每天片子超过10万张,阅片医生的工作紧张而繁重 。 如今,一些医院开始引入人工智能系统筛查,阅片时间降至1分半 。
“人工智能医生”不仅效率很高,在诊病方面更加精细、全面 。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由依图医疗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不仅可以检测肺结节病灶,还能对病灶性状进行多维度描述,包括大小、体积、密度、CT值,结节表征可涵盖6种常见的良恶性征象——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空洞、空泡、钙化 。 阿里健康开发的系统则将周边病症一起筛查,包括肺道泡、动脉硬化、淋巴带化、肺密度增高、索条等 。
人工智能装上“眼睛”,可以阅读标准化的图像,筛查出病灶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临床考验了这名“人工智能医生”,发现其检出率达95.78%,误报率却仅有2.63% 。 2018年,该院60名影像科医生通过AI系统判读影像病例超过了15万份 。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医生”还能查食管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乳腺癌等疾病,甚至还可以查儿童骨龄,技术水平不亚于资深医生 。
人工智能还有灵敏的“耳朵” 。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已于2018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岗,在医患交流过程中,智医助理通过大数据和智能语音技术,生成并自动提取病历,医生还可查询相似病例、临床指南以及对症药品 。 目前,该系统已完成7000余人次的辅助诊断建议 。
最近,“人工智能医生”还装上了“大脑” 。 在广州妇儿中心,人工智能系统学会“读懂”病历,然后像人类医生一样,给出诊断 。 医生将患者主诉、症状、个人疾病史、检查检验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信息输入病历文本,系统自动将自由病历文本转换成规范化、标准化和结构化的数据 。 人工智能系统“读懂”病历后,再给出诊断结果 。
“人工智能医生”诊断准确率高吗?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例,该人工智能对上呼吸道疾病和下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和87%,对不同类型哮喘的诊断准确率在83%到97%之间 。
经过不断训练的“人工智能医生”,“眼睛”“耳朵”“大脑”日益发达,涉及病种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宽,包括临床助理、辅助诊疗、医学影像、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等 。
人工智能靠海量数据
各个学科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度 。 各个医院设备不一样,数据维度也不一样
医生长本事,一靠医学专业院校学习,二靠临床经验积累 。 “人工智能医生”靠什么?靠海量数据、云计算能力 。 “吃”完数据之后,经过不断训练临床思维,系统就可以像人类医生一样看病了 。
推荐阅读
- “智”援抗疫一线 机器人各显其能
- 人类复杂的小情绪,人工智能分得清吗?
- 智能微型机器人可随周围环境“变身”
- 智能机器人在高压变电站开始“上班”
- 俗称小胖孩的花卉有毒吗
- 由炫到实 人工智能转型还要扎根产业需求
- 人工智能非孤立专业 不宜另起炉灶
- 从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看未来发展趋势
- AI分析人们说话能检测“孤独指数”,准确率达94%!
- “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出炉